正确认识糖尿病

2014-10-20 09:12秦筠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降血糖糖化脂蛋白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被称为糖尿病第一大国,但对糖尿病这个疾病还是有许多人并不了解,有许多人对其认识有误区。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糖尿病的教育,也一直都在努力做,但这些误区在许多人眼里依然还存在。了解这些误区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糖尿病,防治糖尿病。

1.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如果家中有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兄妹,有糖尿病,这都是会遗传的;生了巨大胎儿的孕妇,也容易患糖尿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肥胖的等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所以说糖吃多了就会导致糖尿病的说法并不客观,爱吃甜食与患糖尿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不过高危人群过量吃甜食,可能引发血糖高,诱发糖尿病。多吃糖对身体肯定没好处,因为多吃糖会发胖,肥胖就易诱发糖尿病。目前青少年患病率有所提高,很多孩子是从小喜欢喝饮料不喝水,甜味剂摄入太多,因此诱发了糖尿病。

2.自我检测能够替代专业检测

糖友需要自我血糖监测,这样才能了解到自己日常的血糖情况。不过自我监测并不能替代专业检测。有些人认为,身体不舒服时,在家自我测量一下血糖,以此来分析病情,这是非常片面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检测,至少每个月有一天要监测早晨的空腹血糖。同时我们还要检测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有时间有能力的话,可以测一日7次血糖,也就是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

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最终控制的好不好,要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两三个月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等因素干扰,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3.降血糖就是治疗糖尿病

这可能是许多人的认识,患糖尿病了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这当然没有错,不过如果眼里只有血糖,就可能会陷入一种治疗的误区里。因为糖尿病要注意的远不止血糖一项。还包括:①降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脂代谢紊乱的情况。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患者,应适当地选用调脂药物,以纠正脂代谢紊乱。②减肥,使体重指数(BMI)达标。BMI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同时可以指导其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首选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而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③降血压和血黏度。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隐形“杀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④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指标都需要关注;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问题也必须重视起来。

4.血糖稳定了,就可以不吃药

血糖值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一般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许多糖尿病患者,当血糖稳定以后,就自行将药停掉了,专家提醒,这肯定是不对的。

因为之所以血糖会稳定,是因为药物产生了作用,将血糖控制住了,比如吃药或者打胰岛素,如果一旦停药,血糖马上就会波动,血糖有可能会因此升高,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患者认为药物有副作用,而且自己血糖已经控制得比较稳定,那可以去医院向医生进行专业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减药,但绝对不能擅自停药。有些初发的患者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药,到最后可能能停用口服药,甚至是胰岛素。但一定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切不可自己盲目判断,因此影响病情。

5.害怕并发症,只专注降三高

理论上讲三高降了就能避免并发症,这一点没有错,因为并发症的产生和糖尿病控制水平有关。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以上,所有的并发症风险都会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糖尿病病人第一个目标是一定要把血糖控制下来,通常我们说的空腹血糖在3.9~7.2mmol/L,饭后的血糖两个小时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第二个目标是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第三个目标是血脂。首要的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有冠心病应小于1.8,如果没有冠心病应小于2.6。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甘油三酯要求小于1.7。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并发症每天都心情紧张的忙于降三高,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除了降低“三高”外,心理也很重要,有些患者因事情不顺或者心理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要多关心糖尿病患者,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心态平和一些,尽量不要发生情绪激动的情况,以免影响病情。

6.能降血糖就是好药

许多人认为市面上的中药能降血糖又没有副作用,比医院开的西药好,其实不然。有些外面宣传的降糖中药经常加有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这种药虽然能控制血糖,但容易增加体重,是不适合肥胖患者的。专家认为,不是说血糖能降下来就是好药,有些假中药会掺此类药物,虽然降了血糖,但有可能造成肾脏受损或者体重增加,尤其很多老年人,乱吃降糖药后有可能造成低血压或者肾脏受损,是很危险的。

猜你喜欢
降血糖糖化脂蛋白
吃素无法降血糖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