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刍议

2014-10-21 20:02王为民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

王为民

摘要:教师的工作就是点燃孩子的心中的创造思维的火种,只有采取一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特点和品格养成的方法,才能让这火苗旺旺地燃烧。

关键词:思维;创造性;培养方法

布卢姆在他的《人类性格的稳定和变化》中研究证明:在生命的前四年中,儿童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学龄儿童,不管他有没有进过幼儿班,识不识字,他都有一种潜在能力,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中就有无穷的创造力,虽然这种创造力还远远称不上思维,但这是非常可贵的萌芽。到小学、初中、高中,如果能让这幼芽顺利成长,让它发展壮大,那我们的教育早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了吧。可现状是:论想像力、创造力,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小学生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无怪乎我们总与诺贝尔奖无缘,因为“创造性恰恰是诺贝尔奖的灵魂”,而“教育中充斥了压抑个性,践踏人的独立和自由,摧残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手段”。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心中有创造思维的火种,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添添柴,煽煽火,让火苗旺旺地燃烧起来,而不是泼一盆冷水,把这火种浇灭。

我在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介绍如下:

一、标新立异法

就是逆向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正确道理的否定,而是对正面道理的补充,给司空见惯的现象,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的定论增添新意。

鼓励和指导学生标新立异,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品格。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教育思想,即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一种知识传授的手段,以使学生学得各种专门知识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压抑和摧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立论,批判性地思考,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处理好求同和求异之间的关系,顺从性和不顺从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一些传统的肯定性观念或生活哲理,诸如“有志者事竞成”,“玩物丧志”,“开卷有益”,“近墨者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等,以作正向的继承和顺从。同时,也要积极开导和支持学生逆向思考,求异立论:“有志者未必成”,“玩物未必丧志”,“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也能不黑”,“没有规矩也能成方圆”。这种批判性思考,实际上是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旧观点,找出其缺陷与不足,以便扬弃缺陷,补充新意。从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对于传统的一些否定性观点或生理理念,诸如“标新立异”,“班门弄斧”,“东施效颦”等带有贬斥的行为,也可引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径,逆向立论:“要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班门弄斧”,“东施效颦也可贵”──突破思维定势,想别人之未想,言别人之未言,就能开拓创新。

二、质疑问难法

在教学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引导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或平中见奇,从一般不易觉察的地方看出问题,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提出疑问。

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起点,一个人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为此,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宣传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善于质疑问题的事迹,树立榜样,引导质疑。譬如,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才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对经典物理的质疑,才提出相对论;沈括对古人采药方法的质疑,才写下了《采草药》这篇富有科学精神的文章……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学生明白质疑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大激发他们质疑的主动性。其次,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发扬民主、敢于置疑、敢于提问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即使不尽合理甚至明显偏差,也不能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压制方法,要给予耐心而正确的引导。然后,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质疑研讨活动。如《小桔灯》一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小姑娘”,作者为什么要以“小桔灯”为题呢?通過质疑──析疑──解疑,学生对文章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聚焦统摄法

指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相互之间有机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恰如“文武之道”有张有驰一样,思维方法也常常是张驰交替、纵擒结合的。思维发散的结果,使我们获得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信息。如何分析、整理、利用这一系例信息,使它们最终成为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佳角度、最佳方法或具有独创性的真知灼见,富有创新价值的奇思妙想呢?这就用得着聚焦统摄的方法。

一些零碎的信息,分散后,没有多大价值,一经聚合统摄,”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积累知识。既积累又统摄,将积累的材料加以消化和改变,才能像培根所称道的“蜜蜂式”求知。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善于运用聚焦统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利用知识去创新。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36计,凡禹.著,企业管理出版社,北京,2008年

[2]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彦江.著,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2002年

[3]推倒思维那堵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生活,孙群锴 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