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品德教育之源

2014-10-21 19:53侯志飞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老师

侯志飞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品德教学需遵循品德教育这门学科所具有生活性、开放性、自由性以及积极乐观的特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儿童乃至青少年、成年人毕生的情感之中,引导每个人健康、樂观的学习,愉快、积极的生活。

从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在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品德课堂上,我带着孩子们除了学习教材中所涉及的共同活动,还进一步尝试创设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孩子们充分自由、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品德教学的魅力,让德育与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起来,让品德这个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也在三者之间的互动中慢慢酝酿,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提供自由开发平台,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原则,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评价为实施策略,使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发展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场所。既要引领孩子们求同,也需允许其存异,品德教育中需遵循没有权威,只有平等。

我在网上看过一节有关护眼的课堂实录,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必要性,课前亲自到医院拍摄了眼科医生讲解眼睛小常识和怎样保护眼睛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并表达观后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上钟老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但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正真接收到了保护眼睛的所有知识,这节品德课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钟老师通过短短的眼睛小常识视频把学生带到了“医院的眼科医生”哪儿,一段简短的视频胜过在课堂上千言万语的灌输。在课后的德育作业设计中钟老师别具匠心与同学们共同商议制定了一份护眼公约,张贴上墙及时遵守,看到孩子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那一幅幅天真、童稚,而又不失认真严谨的课堂画面真让人感慨万千,我们的德育课竟然能这样上。课后与钟玲老师布置的任务是给家长的的,家长每天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不吃或少吃什么东西都是有要求,正真使得品德课走出教室,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品德课具有生命力。

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加上多边交流的配合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学,也可以互相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了很好的环境,是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品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挖掘生活经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教学我们生活的社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要先将本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牵线搭桥,将文中的概念生活化。他们的头脑中就出现了敬老院、卫生院、社区、锻炼场等所谓的公共设施。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的,而且也是相当熟悉的。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不是把关于社区的空洞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认到他所生活的与众不同的实实在在的社区,以及他的家与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内化,所以接下来后面的相关课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了。开放、流动的课堂,会使学生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上课,一切是那么真实、亲切,充分点燃学生热情参与的心理。

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老师要放开思路让品德课堂走出课堂,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的诸多生活空间,实现课堂内外、无处不德育的目标。

再如,在教学家庭相关的内容时,首先应该让孩子们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激发爱家人的情感。家,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物质需求仓库,关键是亲人间交流感情互相关心的港湾,这种相互的关怀、照料、牵绊、给予等,才是家的真正含义。因此在课上,我力求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讲一讲自己的家庭故事,谋划一下家的未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等。多样的教学形式纷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动口讲亲情故事、动手做爱心卡、动脑想家庭未来,爱潜移默化地入住到学生的心灵,同时他们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情和爱。

三、教育即生活

如果我们的品德教学仅限于课本,与现实的生活缺乏联系,势必会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同时更应和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肯定会落实。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唤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教学理念、教材、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不是将教学与生活简单相加的事情,需要我们的教学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统一。学生的发展是螺旋上升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核心,力争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学生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社会成员。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老师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放假么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