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数学

2014-10-21 19:53袁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内容

袁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正如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的:“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 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因而目标应全面、科学。如果片面重视知识性、情感性目标,只强调这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养成什么品质,并以此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而弱化了掌握知识、技能及养成良好品质的最终目的,这无形中就会把数学知识局限为课堂知识、书本知识,形成了“纸上谈兵”的模式。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以“用”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实际,在注重知识目标、情 感目标的同时,关注知识、技能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功效。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知识的生活背景,同时考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就像有关计算的教学,如果不盲目于算理的推导,而是把计算题编成生活问题,那么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也就是算理的推导过程。如人教版第六册“乘法估算”一课,就是从买篮球这一事件中,使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和方法。对于计算教学,我认为都可以把它溶入到具体的生活事件中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克服计算的枯燥无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内容设计生活化

现行教材的内容体现了地域性、时代性,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而言,对相同的内容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如“利息”的相关内容对城镇学生来说,易被理解,而对一些山区农村的学生来说,则比较陌生了;对于“出米率”而言,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就比城市学生丰富。目前,课程改革的教材多样化正正视着这一 问题。所以,内容处理要灵活,应以“适”为出发点,立足于学生对知识有“亲切感”,要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应还有生活。

三、方法运用生活化

教师上数学课都热衷于利用各种直观教具,乃至于多媒体,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中生活,在生活中学”。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知识,课后却易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用”的巩固;也不难发现,课堂上的“知识能手”,在实际生活面前却常常“手足无措”。数学不是“纸上谈兵”,如果仅在理论上打转,就无法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解决生活问题的功效。因此,数学教学更应讲究“实战演习”“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不仅要设计室内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设计“实景重现”,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其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去思考问题的解决。

四、组织安排生活化

高效的课堂在于组织,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一般把教学固定在课堂上,不管是直观的内容,还是抽象的内容,都是在教室里进行,尽管周围有知识的原型,如商贸活动、统计活动等,教师也往往会考虑组织的困难,很少“走出去”,很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探求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依托家庭、社会的力量,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组织学生面对生活实境去寻找、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如对于“分”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到室外去走一走,感觉1分钟可以走多远。再如,“利息”的教学就可以到周边的银行去调查等。

五、评价体系生活化

我们平时过多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东西,诸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等,而往往忽视了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理解是否密切生活;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却极少注重学生的“生活反映”;对学生的测评也较多地局限在对一些知识的简单迁移上,忽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评。所以,评价实施要“两手抓”,一手抓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一手抓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学的“航标”的作用,只有在評价体系中融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指引教学的“机车”弛骋在生活航线上。所以,我们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像计算机考试,既考虑理论知识,也考虑上机操作,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另外,评价体系的生活化还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上,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尽管老师在努力创造“人人有自尊,人人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仍然难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多鼓励,给予更多的信任,用自己炽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可以把班级分成5人一个小组,记录每个学生课堂表现,如完成作业、知识探索的金点子、动手操作等必须内容,一次突出表现加一个“星”,五个“星”换一面红旗,5面红旗换一张成长卡,并阶段性地进行评比,看谁的成长最快!这本记录本由五个组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数学是车,生活是轨,只有让“数学之车”行驶在“生活之轨”上,才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内容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