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2014-10-21 19:53王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育

王静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安排原因,学生每周只有一节思品课,仅仅在思品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程要求,总结了几点我在教学中摸索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一)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导入图

例如,学习“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一课中,用了吐鲁番盆地为现实背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体会中国的地域风情的同时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时,我搜集了一些军营训练的照片,学生看后都认为能做一名军人保卫祖国,是一件特别自豪和光荣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爱国精神就会油然而生。在学习“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一章的学习中,教材创设了“垃圾处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三个情景,在学习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并结合一些数据,凸显了数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阅读史料和课后延伸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例如,“大约在公元前100年,《九章算术》中就明确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在西方,负数直到17世纪才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孙子问题”,西方数学家把它成为“中国剩余定理”。通过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运用习题,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练习题中也能使我联系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小刚家住在贫困山区,他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去学校上课。他走土路和公路分别占全程的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分别占全部时间的七分之二和七分之一,剩余的走山路,走山路占全程的几分之几?占全部时间的几分之几?并谈一谈你的感受。学生做完这个题目并谈了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认为小刚上学太不容易了,精神可贵;有的认为要向小刚学习,勇敢的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通过学习和讨论,更加增强了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教师借题发挥,渗透德育的习题有很多,也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充分挖掘习题的德育因素。达到德育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中有很多时机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我们请同学回答问题时,就要提醒同学们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要认真思考他人的想法,这样才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只有自己尊重别人了,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也是德育的一个重点。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不仅要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给与适当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在自主探索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在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中,让学生通过猜想、搜集资料来预测自己能长多高。学生都特别感兴趣,通过查资料,调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高,以互相交流的方式,不但知道了怎样预测自己的身高,还知道了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比如,与遗传有关,营养有关,与参加体育锻炼有关等。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智力也得到发展,同时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因此,教师要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如润物细无声,悄然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饱满的教学热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都能升华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练习的活动中,合作和交流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还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与他们平等相处,又要乐于与他们交往,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正地做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就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会浓,信心会变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会增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必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多渠道渗透德育,全方位教书育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数学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给予学生双重收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教书育人也终将会实现。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