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禁区”

2014-10-21 19:53邓树伟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禁区多媒体教学课件

邓树伟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改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国各地开展。而我区乘着“惠东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这股春风,已全面走上了多媒体教学的道路。它正以一种全新的概念,促进着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问题,恐怕会严重影响日后课堂教学质量,或被演变成新一轮的“课堂秀”。现在我将根据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总结出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五个“禁区”,以提醒广大同行者的注意。

一、贪吃网络快餐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课件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就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不作修改便拿来上课。其实,只要每位教师细心观察,都会发现这些“网络快餐”大都是质量不合格品,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最终会使课堂“营养不足”,而且还会严重束缚教师的教学思维和个性发挥。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切记:“网络快餐”只是为大家提供方便、快捷的制作途径或借鉴通道,绝不是为大家提供完整美味的免费“午餐”。我们教师应该先“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最后才根据自己所需来精心修改课件。这样才能发挥出“网络快餐”的作用。

二、过分装扮课件

上好一节多媒体语文科,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但从听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在课件制作上,出现了一种过于“装扮”的不良现象,不但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备课精力,得不偿失。

有的教师误以为课件的设计越新颖越好,每个插件越生动越好,弄得每个文本都不一样,每个花边或插图都动态化,每个切换有响亮的音效……简直像是在制作一部动画片。这会使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被转移而大大降低对文本的兴趣。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力求小而精,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动画、音像等插件配搭要适当合理,主次分明,起到应尽的辅助效果便足已。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动画欣赏课。

三、课堂主体变位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我们在多媒体课上,有时会发现教师讲解滔滔不绝,荧屏演示连续不断,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是因为有的教师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演示课,一切程序化、机械化,把每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统统编制进去,甚至连教师的过渡语或小结也打进去,教师只需轻点鼠标,一节课便“井然有序”地“演”下去,完全丧失了课堂上应有的“活”气。此类不良现象实质上使教学主体以“学生”演变成了“教师加电脑”,学生则更像是观众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教师自从尝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性后,便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了语文教师不可替代的职责与作用,那就是师生情感的交流。

其实,每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彼此的神态、表情和动作接收信息作出对应的反映,使彼此情感互相感染,有时还会摩擦出宝贵的“火花”。这种交流虽然是无声的,却是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通过这种情感交流,教师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情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鼓励。可一旦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师总是手不离鼠标,学生总是眼不离屏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种情感交流。

因此,我建议每一名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一定要把握好自身的职责和教学主体,千万不能缺少或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因为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任何先进机器都不能替代的。

四、盲目依赖图像

目前在众多语文多媒体课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碰到“整体把握与品读理解”时,便马上演示相关图片供学生观看,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身阅读产生想象和感悟,也不考虑难易程度,反正看了再思考。于是孩子们往往不用多动脑筋,就能看到该看到的东西;不用多动脑筋,就能产生老师所设下的感悟。这样做,看起来似乎不但便捷,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但对于文本阅读课而言,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先让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呢?这很值得深思。思维能力虽然可以靠“直观图像”来启发,但同样可以靠学生通过自己对句子的品读,在脑海中不断产生想象,不断产生个性的体会与感悟。一旦教师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用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用屏幕里虚拟的想象来代替文字的意境,将会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們在教学“文本阅读”时,不必迫不及待地先呈现相关图像,而是先考虑难易程度,若学生能通过自身阅读产生感悟,就可先引导学生充分品读文字,让他们说说自己初步的体会,再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图像来唤起情感,促进更深层次的感悟。若遇到学生难以通过自身阅读产生感悟和想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的情景,来唤起共鸣。这样灵活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图像,才不会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

五、屏幕全替板书

自从有了多媒体,有了大屏幕,教师可以把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把“问题”“答案”和“小结”等展示材料都输入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便足已,于是一节课下来,往往黑板上一字不留。这是否意味着多媒体屏幕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呢?其实是不可以的。即使有了先进的多媒体和大屏幕,也不能完全替代实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板书。

以上便是我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获得的几点体会。相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舞台上,每位正在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若能遵循我这几点建议,剔除掉多媒体教学中的不利因素,他一定能使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更加精妙绝伦,相得益彰。当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禁区”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总结、多改正,做到合理运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我们就一定能够感受到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

猜你喜欢
禁区多媒体教学课件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胆真大!在切尔诺贝利禁区采蘑菇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