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0-21 19:53陈爱龙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定式创新能力意识

陈爱龙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意识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敏锐地把握机会、勇于探索发现的情绪状态。创新能力则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通过他们自己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取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本身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其开动脑筋、主动创新,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

一、质疑是萌发创新的前提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因此,“疑”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关键。只有疑,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在不断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才能有“创新”,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家都应归功于此,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数学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

质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角度质疑。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梯形的面积S=(a+b)×2,三角形的面积S=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呢?经过尝试、验证,说明这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学生从侧面发生的质疑其实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定理即:“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对于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更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使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要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创新

人们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经常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式心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会严重地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式,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数学教学中常常利用原型启发,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原型启发就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它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

三、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帮助学生重组结构,完善认知方式。认知结构指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任知经验、认知方式。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图试论”“同化顺应论”“平衡非平衡论”,小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知图式是一种质变,认知图式的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往复就是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数学课的探索学习、认知迁移,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更新,得到再建。在知识迁移的结构化、概括化、自动化上下功夫,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思维的质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名言。把活动原则落实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动手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人的手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的智力技能的形式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五、要指导学生学法、讲究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学生的认知結构中,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反应了创新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与“优选最佳的解题方案”的特点,而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

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创造思维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直觉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是自由联想在某一问题意识边缘的持续活动,使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新旧神经联结突然沟通形式的新联结。直觉思维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知识结构为背景。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假设、推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励学生创新。

七、要善于利用变式,加强开放性

运用变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变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题多变。开放性题目的条件相对与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定或未知,从而包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种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自主创新,自我完善,独立成长的教育之路,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教法、研究学生,并于同行交流学习,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定式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小心你的行为定式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