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4-10-21 20:08王巧霞张婷嫚
科技视界 2014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王巧霞 张婷嫚

【摘 要】在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培养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与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独立院校的特点,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后探讨了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0 引言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现代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不斷提高,社会对能熟练应用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比重不断增大。所以高校应该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从而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培养的战略转移,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独立院校的特点

1.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都是金字塔型,社会劳动分工要求各种层次、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相辅相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同等重要。

重点综合院校是培养精英研究型人才;专科高职学校是培养专门工作领域中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专科层次的人才难以完全满足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独立本科院校正是培养在本科层次上高级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1.2 学院办学机制

独立院校采用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可根据当前社会现状,或考虑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科设置,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开设热门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改变了传统高校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端。

1.3 学生特点

学生经历了高考进入独立学院继续学习,他们普遍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缺乏自信;与重点高校学生相比知识底子薄弱,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差,主要表现为对纯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上课不专心听讲。但是他们自主创新思想活跃,喜欢接触现实的新事物;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

2 应用型人才

2.1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社会效益)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具体的社会劳动和生活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根据应用型人才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的重点不同,可将应用型人才细分为三类:(1)工程型人才;(2)技能型人才;(3)技术型人才。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也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其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3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3.1 优化课程设置[3]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依据不同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专业特征要求设置。不论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以择业为主的学生,开设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课是十分必要的。学科基础课按照专业大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程按照突出专业内核、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的原则构建专业主干课程;按照灵活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让学生具有专业特长。总之,在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基础上,形成“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3.2 转变教学模式

学校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4]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网页设计大赛、电子作品制作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3.3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之一是动手能力强。学院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比如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汽车维修实验室。相应的要完善实验环境建设、实验室制度建设和文明建设。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是非常有利,从技能的训练方面会有更多的优势,从择业的范围上会有更多的适应性。

3.4 抓好实习工作[5]

学院应积极建设学生实习基地长期合作项目,专门安排大学四年级学生到合作企业或学校去实习一段时间,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及今后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实习老师提前做好学生融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及角色转换工作,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组织好实习总结汇报工作。

3.5 培养综合素质

逐步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大学生学习和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是什么,现在行业怎么样,以及从业者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开展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社交礼仪、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的讲座,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独立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如何培养好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摆在独立院校面前的巨大挑战,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争取把学院办成有特色的名校,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性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6(3).

[2]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3]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8(2).

[4]袁祖望.高校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5]胡波,李宏伟.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5).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