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的演进、问题和创新

2014-11-02 08:14李东航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专升本专科

李东航

一、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的演进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包含教育内容层面的沟通和学制上的沟通,本研究只对两者在学制上沟通的制度进行研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学制上沟通的制度主要有职普“专升本”制度和职普联合培养制度两种。

1.职普“专升本”制度的演进历程。目前,我国专科学历学生升入本科学习的途径主要有全日制专升本、自学考试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电大专升本等。本研究中的“专升本”指全日制专升本,即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通过一定的选拔方式进入普通院校接受两年本科教育,“专升本”制度就是对这一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规则体系。总的来看,我国“专升本”制度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职普“专升本”制度的出台。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起草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外发布,提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教育体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并再次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此后,“专升本”工作率先在上海和江苏进行试点。2000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招收应届专科(高职)毕业生(简称专升本)试点改革方案》,选取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6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试点单位,规定专升本选拔考试的科目为“2+X”,“2”是指全市联考的英语和计算机基础,“X”为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①之后,各省区政府相续出台本地的“专升本”实施方案或办法,及时满足了渴望继续深造的专科毕业生的需要。“专升本”的热潮席卷全国各地,专升本的比例逐年上升。

第二阶段:职普“专升本”制度的修正。在持续大幅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原来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由规模过小变为质量不高甚至下滑,减缓规模增速并强调提高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主题。同时,“专升本”比例的不断提高也使高职院校日益沦为本科院校的预备学校,以“升本”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在部分高职院校愈演愈烈,导致职业教育日益远离自身办学目标。在此背景下,严格控制“专升本”比例成为政府的无奈之举。2006年1月,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从2006年起,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第三阶段:职普“专升本”制度的调整。“十一五”规划完成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文件,其中对“专升本”制度进行了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2014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实现转学、升学,适度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此后,各省区市政府结合地方发展实际陆续出台了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对“专升本”制度做出了调整。如《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的比例,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左右,2020年这一比例要达10%左右。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7年,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升本”比例提高至15%。③在专升本比例的分配上,教育部和发改委2006年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规定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以内,目前各省区都突破了这一比例。

2.职普联合培养制度的演进历程。职普联合培养是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活动。职普联合培养制度是对这一育人活动进行约束的规范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职普联合培养制度的酝酿。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教育举措,是基于我国独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提出的。第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供给不足。2011年3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将比2009年增加近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④然而,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领军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匮乏。因此,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逐渐进入政府的考量范围。第二,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日趋强烈。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将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随之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处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众多高职学生的强烈愿望。第三,我国高职教育被限制在专科层次,而由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单独培养本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又面临管理体制、学制等诸多障碍,一时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就成为政府的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这些文件为各省市和各高等院校开展职普联合培养试点明确了方向。

第二阶段:职普联合培养制度的形成。教育部明确了联合培养的大方向之后,河北、天津、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省区相续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试点。如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方案或通知的出台为各地开展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项目试点提供了制度框架。一是明确了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大体确定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各自责任和权利,三是确定了联合培养的具体模式。

第三阶段:职普联合培养制度的实施。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总体试点方案后,各合作院校依据具体的试点方案和联合培养协议书开展招生和培养工作。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项目试点情况如右表所示。

全国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试点情况表

以上省区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遴选重点建设专业,在此基础上开展联合培养试点,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制订衔接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4年内均在高职院校就读,本科院校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后获得本科院校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合作模式就是学生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双方联合培养,毕业颁发“南京工程学院”的本科文凭。另一种方式是学生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和合作企业分段学习。如广东省的试点模式为“2+1+1”模式,培养方案由合作三方共同制订,学生在不同地点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即第1~4学期在本科院校学习,教学任务由该校教师承担;第5~6学期(或5~7学期)在高职学院就读,由高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7~8学期(或第8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在两校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⑤

二、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制度的建立和日渐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职普沟通的单一性。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渠道只有两种:一是由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转型的“专升本”;二是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能进入这两条渠道的学生很少。尽管部分省区将专升本学生的比例目标适当提高,但最高比例都在15%左右,而调查发现,高达47.3%的高职学生将“专升本”作为自己的学业目标。⑥此外,从近几年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试点的省区的招生计划看,绝大多数省区的年招生数都在1000人以下。可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渠道非常狭窄,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沟通的层次关系看,现有的沟通都是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的沟通,而完善的职普沟通体系应包括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的沟通、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的沟通、高职本科与学术研究生的沟通、普通本科与专业研究生的沟通等,呈现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转换灵活的特征。我国的高职教育还被限制在专科层次,没有形成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上下衔接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单轨制”成为建设完整的职普沟通体系的最大障碍。

2.职普沟通的单向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而目前我国的职普沟通制度所提供的沟通渠道却是单向的,即只能从高职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向。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学生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向的需求日渐扩大,不少在本科院校就读的学生在就业时发现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太弱,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从而选择回到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重新学习。目前我国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还很滞后,学生在“回炉”时往往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转向的成本过高。

3.已有制度的不完善。我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已建立职普“专升本”和职普联合培养两条沟通渠道,但这两条沟通渠道在具体的运作环节上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是选拔方式有待优化。特别是职普“专升本”的选拔方式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职普“专升本”的选拔方式主要有根据学生平时成绩选拔和组织专门的“专升本”考试进行选拔两种方式。如广西普通高校就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排序来选拔“专升本”学生。《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广西专升本选拔工作通知》规定:“各高校‘专升本’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学生在校期间(除最后一个学期外)所有考试(查)科目平均成绩排名先后顺序,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选拔。”⑦上海、山东等省通过组织专门考试来选拔“专升本”学生。《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规定“专升本”考试科目为4门,其中2门公共课(英语和计算机基础),2门专业综合课。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本市部分普通高校招收“专升本”新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考生须持有相应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专业基础科目由各招生院校自主组织考试。⑨以上两种“专升本”选拔方式尽管在具体程序上有所不同,但都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上,没有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纳入重点考核范围。尽管有些省区提出各高校要对报考应用性较强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但由于操作成本过高,这一环节往往流于形式。这种重文化基础轻操作技能的考试导向,促使高职院校中有志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只关注与选拔考试相关的理论课程,忽视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学习。部分高职学校为了提高“专升本”录取率,不惜减少本来就有限的实验实训课时,淡化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使部分高职院校沦为“专升本”考试预备学校。

二是课程衔接不顺畅。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高等教育,两者同一专业或专业大类的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从节省学生学习精力、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益的角度看,如果“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习这部分课程就不用在本科阶段重复学习。目前我国职普“专升本”制度缺乏完善的课程衔接机制,高职院校和对接的本科院校之间没有明确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办法,导致学生重复学习相同课程,造成大量学习精力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是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改进。目前我国职普“专升本”教育中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实行单独编班和插班就读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单独编班有利于学校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但不利于“专升本”学生融入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插班就读有利于“专升本”学生更快融入本科院校的氛围,但可能没法充分照顾这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将“专升本”学生的需求与本科院校管理结合起来,找到一个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仍是我国“专升本”教育要继续探索的课题。在职普联合培养制度中,绝大部分省区的培养模式都是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在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间变换学习地点,由于合作高校分属不同的教育类型,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有不小差异,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衔接不畅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相关合作方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

三、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的创新路径

1.构建职普多元沟通渠道。我国现有的职普“专升本”和职普联合培养制度,都是从专科向本科的沟通,对于学习者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来说,这两个沟通制度过于单一。合理完善的职普沟通制度应确保两种高等教育形成上下衔接、横向沟通的多元立体沟通结构。首先,要建立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层次完备、较为成熟的学制,但高职教育仍被限定在专科层次,高职学生想进一步提高学历就只能选择转入普通高等教育。因此,两种类型高等教育要形成多元立体的沟通结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铺设一条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道路。其次,要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条道路之间架设相互连通的桥梁,使两种类型高等教育在各层次都能够相互沟通。架设这一个桥梁的关键就是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课程衔接和学习成果的互认。这需要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构建教学目标层级递进、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总体课程架构,并拟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办法。

2.建立职普双向沟通机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还局限在前者转向后者的单向沟通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加上社会对公民个性和个人选择的宽容度逐步加大,学习者在进行教育选择时更加自主和理性,学习者从普通高等教育转向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健全我国高等教育职普双向沟通的机制非常必要。建立这一机制,除了在宏观上改革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消除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的体制壁垒、健全相关法规外,还要在外观上建立可行的运作机制,可以考虑建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课程。由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习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有所区别,从一方转向另一方就存在一个知识和能力如何转换的问题。对此,可以设立过渡课程,即高职教育的学生要转向普通高等教育必须先补习相应的理论课程,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要转向高职教育则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测试。至于过渡课程由谁来实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者所在学校开设选修课或学习者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相关认证课程这两种途径来解决。

3.完善已有职普沟通制度。一是优化职普“专升本”的选拔方式。现有的选拔方式重基础知识轻实践能力,导致有“专升本”目标的学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而放弃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而这些学生如果落榜就会陷入升学失败和因技能不过关而无法就业的双重困境。因此,职普“专升本”的选拔方式应具有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又强调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导向,学生要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目前,我国职普“专升本”的专业基本上是应用性专业,不管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都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只是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要比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略高。“专升本”的选拔应引导那些专科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升理论基础和提高专业技能。二是实现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衔接。不管职普“专升本”还是职普联合培养,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都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共同制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每门课程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内容设置及其相互衔接的具体环节进行详细设计,并制定相关管理监督制度。三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为使“专升本”学生尽快从专科院校融入本科院校的氛围,可以采取插班就读的方式。学生通过与本科学生的长久接触,真正融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上得到切实提升。当然,插班就读并不就意味着“专升本”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受到忽视,所在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单独辅导、开设专门补习课程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这些学生的不足。而职普联合培养制度中应该细化管理协调的相关机制和细则,如建立联合培养的校际协调机构、校际联合质量评价机制等。

[注释]

①上海市教委高教办.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和专升本试点改革方案[J].教育发展研究,2000(7):88.

②湖南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委员会,扶贫办.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08-27.

③广西教育发展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http://www.gxhqxx.edu.cn/up⁃load/2014/0219/20140219103839181.pdf,2014-02-19.

④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Z].2011-07-06.

⑤高金花.今年广东首试本科高校与高职联合培养本科生[N].信息时报,2013-06-15.

⑥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09181159.nh&dbname=CDFD0911&dbcode=CDFD&pr=&urlid=&yx=&v=MTk4MTViUElSOGVYMUx1eFlT 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VaK2RwRnkzZ1ZMN0xWMTI3RjdLd0g5R EpwcEU=,2007-05-01.

⑦广西区教育厅.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广西专升本选拔工作通知[EB/OL].http://www.gx211.com/news/2014429/n8061188694.html,2014-04-29.

⑧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ss/201312/20131209/6759539 17-2.html,2013-12-09.

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本市部分普通高校招收“专升本”新生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xueba.com/news/114919 6.html,2014-04-03.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专升本专科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