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嵌入性视角分析

2014-11-02 08:14陈锋正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逻辑办学特色

陈锋正

目前,我国高校近三千所,仅次于美国高校数量,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比“高”“大”,而不比“学”①,导致办学目标功利化,“贪大求全”“千校一面”,无特色办学反而成为高校的办学特色。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克服同质化倾向,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强调“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既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现状

高校办学特色是指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式,具有被校内外广泛认同的、独具个性的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愈发重视办学特色,把办学特色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在保持共性品质的同时,不断培育、挖掘、提炼、维持和发展本校的特殊个性品质,将办学特色理论与发展实践相结合、共性特征与个性品质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③追求内在生发和外在不可替代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校作为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以及课程体系的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学科专业、师生构成等显性特征和学校精神、学校风格、学校理念等隐性特征来彰显办学特色。因此,高校办学特色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与高校的“特色自觉”④休戚相关,高校甚至将“特色自觉”与特色发展之路紧密结合,并上升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高校作为一个相对闭合、独立的小系统,处于高等教育的开放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系统的影响,其办学特色又表现为环境作用的自然结构。因此,高校的办学特色是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往往强调的是“特色自觉”,忽视外部环境对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我国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完全具备现代大学应有的基本条件,没有独立的财权、人事权,甚至不享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如果仅从“特色自觉”的角度要求高校办出特色,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我国高校还具有西方大学的舶来特性,虽然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方法以及办学功能等方面试图学习并效仿西方现代大学,甚至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但从我国高校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所谓的现代大学办学特色不甚清晰。

素有“大学之母”美誉的博洛尼亚大学历史悠久,现今依然保持着“独立、自由和创新精神”的特色,而我国高校的功利性发展思路却把办学成绩,学校共性,学校定位、特质、特点作为办学特色。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几百年来坚持自身特色,始终不易其名,而我国高校却把“升格、申报硕士点博士点、更名”作为普遍的发展模式,淡化了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催生了当前高校发展路径的雷同化和趋同倾向。洪堡大学遵循德国古典大学理念,以“寂寞和自由”为主要特征,为后世大学树立了发展的方向标。我国高校在官僚行政管理体制下,普遍缺乏学术自由,创新乏力,但又好高骛远,攀“高”、比“大”、求“全”,重复性建设严重,同质化问题突出,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坚持特色办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典范,而我国高校却不加区分地学习西方大学的市场化模式,漠视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和特色,造成了不顾实际、不加质疑、盲目跟风的无特色发展困境。

二、引入嵌入性视角分析我国高校办学特色困境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要摆脱办学特色困境,不能完全依赖高校的“特色自觉”,更重要的是要将高校置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开放系统中,统筹高等教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高校的办学特色不仅需要高校历史传统的积淀,形成特色意识和特色自觉与自为,更重要的是要将高校特色发展融入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以嵌入性(embed⁃dedness)的视角审视高校的特色发展问题,以整体观的理念和嵌入性理论对高校特色发展困境展开研究。嵌入性概念由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将此概念用于经济理论的分析。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将非经济的制度包括在内是极其重要的。”⑤嵌入性概念表明,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既相对独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力量的推动或牵引,在各自特性和偏好差异的条件下,多重力量的相互冲突、效应叠加或抵消,就表现为博弈内生的激励偏性或不相容等问题。透过嵌入性视角,将高校办学特色行为发生于大学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等条件下的形成机制作为办学特色选择的优先条件,而不是脱离环境孤立地分析办学特色的个体行为或“特色自觉”。以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将不同场域中的办学行为博弈过程构成一个更大场域的宏观办学特色,从而更加科学地探析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

三、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嵌入性分析

影响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类:一是高校内因,也就是“特色自觉”与特色自为的问题;二是高校的外因,也就是本研究借助嵌入性理论,从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来探析影响高校办学特色的系统性成因。关于高校“特色自觉”的论述已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仅从高校所处环境的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的角度尝试开展分析。由于系统分析过程涉及两因素或多因素的相互叠加作用(如下图所示),必然产生多变量的随机扰动现象。为便于分析,本研究采用“偏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首先将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作为相对稳定因素,考察政府逻辑与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关系,进而分别展开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与高校办学特色的关系研究。

高校特色的嵌入性层次结构图

1.政府逻辑与办学特色。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高校的办学经验,高等教育发展的背后一般都有政府力量的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力量引导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高校数量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甚至普及化,体现了政府为满足人们对差异化教育和高质量教育需求而做的努力。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和知识的多样性必然促使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走向多样化,如果没有高校办学特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就无从谈起,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也必然要通过高校办学特色的多样化来实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校迅速扩招,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达到了2790所,⑥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可谓巨大。然而,我国高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逻辑下的干预行为抑制了高校的特色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往往力图“专升本”,升本之后想招硕士,招了硕士又想招博士,最终都想办成研究型大学,“千校一面”的现象由此而生。⑦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多、高校自主行为乏力。正如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所言,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应是政府、市场、学术寡头三种力量平衡的结果。⑧而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官僚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校领导的设置是副厅级,本科院校是正厅级,“985”高校可能就是副部级。⑨在这样的管理制度激励下,大学领导者向往更高的行政层级,漠视高校的办学特色,追求高校所谓的“华丽转身”。2014年4月,《新京报》记者对116所“211工程”高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进行统计,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的领导干部。⑩由此可见,高校领导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官僚行政意识,甚至为官僚环境所“挟持”,其办学行为也必将背离教育家办学的初衷,他们关于高校“特色自觉”的念头也无非是仕途中的一块“鸡肋”。

2.市场逻辑与办学特色。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属于非企业法人中的事业单位法人,即指从事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法人。高校法人资格的确立为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处理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它仅仅确定了高校具有的财产处置权和知识产权,在《高等教育法》中对高校办学自主权所作的规定多为纲要式界定,缺乏对高校、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准确定位,从而出现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与高校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悖论。

计划经济时期,高校的办学行为完全由计划经济体制主导,高校管理也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当时高校还谈不上所谓的办学特色,仅仅表现为计划约定下的高校行业性分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国家不再以计划分配方法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而是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环境,以竞争和效率的逻辑突出办学目标的差异性,在特色品位中提升高校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市场的逻辑就是在社会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基础上,强调高校各据所长、各拥所能,突出优势、办出特色。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依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都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学科专业设置作为高校办学的核心部分,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计划调控,当前仍无法冲破国家计划干预的影响,不能与市场有效衔接,导致人才培养的模式固化、方法落后,评价体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将市场逻辑有效引入高校的办学行为中,高校会继续唯上计划而不唯市场需求,甚至在某些非市场力量的驱使下,以前的行业性特色也将被“高”“大”“全”的目标所替代,“千校一面”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3.文化逻辑与办学特色。我国古代类似于现代大学的教育机构如稷下学宫、太学、国子监等早已有之,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校却肇始于西方大学。现代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和大学功能等影响甚至主导了我国高校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即使从社会边缘的“象牙之塔”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所反映的大学文化特质和精神价值的基本属性也不会泯灭。我国高校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表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特征,但由于受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又具有许多与现代文明、现代大学文化不匹配的地方。在思维层面,我国传统文化长期受经学思维影响,往往倾向于借助对儒家经典的注疏、诠释来阐发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从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开始了2000多年的经学思维,在注疏经典中探究真理和“道”的本源。这种思维具有回溯历史的特征,总认为古代的是好的,现代不如古代,永远走不出古代的“光环”,也就很难有所突破、创新。在制度层面,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美国学者柯睿格曾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11]但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不仅学习知识单一、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还注重封建人伦道德教化,缺乏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代圣人立言”“八股取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封建教义,禁锢了学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与现代大学提倡的自由、民主、独立的学术精神相去甚远。在价值层面,长期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学习和教育的目的性狭隘,价值取向以做官、“衣锦还乡”为衡量标准。这种“官本位”思想容易造成思想僵化、行为固化、唯命是从,不利于追求真理和培养批判意识。

四、我国高校特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高校办学特色的嵌入性视角分析是依据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高校的特色发展问题,是将高校置于现实的办学环境中,突出整体观念,考量高校的办学特色与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的相互博弈过程。此外,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大学逻辑对办学特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高校特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应从大学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等角度来着手。

1.大学逻辑对高校特色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大学逻辑是大学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依据大学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具有的功能性、规律性和客观实在性等精神状态、文化形式、行为习惯、运行机制等逻辑特征。高校是办学的主体,也是办学特色的发起者、建设者和承担者,大学逻辑理应成为高校办学特色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在大学逻辑的视阈中,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与优势。个性是特殊、特别和独特之处,优势是相对的出彩、出色之处,两者共同构成了高校特色的基本内涵。

在宏观层面上,高校要树立独特的办学理念、合理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发展应具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战略目标。面临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高校不能囿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思想,应突出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差异化和特色化并举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在未来“生源危机”背景下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12]在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注重自身的历史积淀,立足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制定特色发展的战略规划。在中观层面上,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为高校的制度建设。高校的办学特色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历史发展的积淀中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能够促使高校沿着某条特色路径发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章立制,以制度化的管理和约束促成高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在微观层面上,高校的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得以彰显,如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科学研究的特色、服务社会的特色、校园文化的特色、校风特色、教风特色、学风特色等。

2.政府逻辑对高校特色发展具有引导性作用。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中,政府的力量对高校特色发展具有引导性的作用。首先,政府逻辑体现在对高校更高层面的战略规划和设计。《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从政府管理层面建构了加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发展蓝图,引导加州高等教育迅速成为美国最大、最具特色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加州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加州社区学院系统,每个系统都包含了若干所特色独具的大学或学院。[13]该规划此后虽多次修订,但基本保持了分类管理模式,并引领美国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其次,政府逻辑还应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人口等特征,确定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使得高校分布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相匹配,适应人们对差异化、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计划经济时代所留下的管理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比如行业性高校就是特色鲜明的高校,不应随波逐流地走“高”“大”“全”的同质化道路,而要根据自身优势,强化行业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建机制,重塑或进一步彰显高校的办学特色。最后,通过政府力量影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抓住高校章程建设的契机,理顺政府与高校、高校内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切实去除高校内部的官僚化管理模式,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政校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3.市场逻辑对高校特色发展具有激励性作用。市场逻辑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和交换性为基本特征,以提升生产效率、经营效率、营销效率、管理效率为目标,实现市场主体的效益最大化。[14]在市场经济中,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私人产品的属性。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高校的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逻辑来运作,教育活动中的道德养成、文化熏陶、觉悟提高、素质提升等都是在非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甚至市场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目标都不可能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对高校的科研来讲,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如果“屈服于实际应用的压力,就一定会阻碍学术,尤其是科学的发展”[15]。但是,高校办学行为较为复杂,既包含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行为,又存在大量服务于教育活动的非教育行为。非教育性活动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使得高校与市场天然密不可分。市场逻辑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当今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办学特色的激励因素,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市场逻辑运用于高校的一个案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高校竞争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通过经营大学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需要正确处理大学逻辑与政府逻辑的传统关系,摆脱高校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变官僚行政管理为“以人为本”的市场管理模式,实现高校间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以品牌效应树立办学特色。

4.文化逻辑对高校特色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逻辑不同于大学逻辑、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是高校特色发展因素中的一种无形的隐性力量,表现为嵌入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更好地发挥文化逻辑对高校特色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高校特色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支撑高校特色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办学形式不但源自西方现代大学,还要批判性地继承“大学自治、学术民主”的精神,发展办学特色。

中华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有共通共融之处,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学人应当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既契合了现代大学精神,也是高校特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隐性力量。西方大学提倡的“大学自治、学术民主”经历千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揭示了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高校办学过程中应遵循的题中之义。但也要注意,“自由”“民主”“自治”等文化标签具有鲜明的西方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我们既不能一味回避西方大学文化的影响,也不能全盘接受,而要开阔胸襟,勇于面对,以扬弃的态度来接纳和吸收西方大学文化,为我国高校办学特色增添多元化、多样化的元素。

[注释]

①⑦⑨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新华文摘,2011(19):118,118,118.

②陈锋正.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特色发展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4-28.

③④唐芳贵,皮修平.论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自觉[N].光明日报,2012-08-04.

⑤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

⑥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308/155798.html,2013-08-19.

⑧(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61.

⑩参见网易教育2014年4月10日发布的“高校校长卸任后去向盘点:周济等49人入仕途”一文。

[11]郑晋鸣,张曙光.从江南贡院探秘千年科举[N].光明日报,2014-06-08.

[12]陈锋正.“生源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6):8.

[13]单春燕.大学特色发展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4.

[14]陈锋正.市场逻辑与大学发展:市场逻辑视阈下的大学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4(11):40.

[15]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1.

猜你喜欢
逻辑办学特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创新的逻辑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