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科技创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11-04 07:13吴晓青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明科技环境

□ 吴晓青

加强环境科技创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吴晓青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源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更高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依靠环境科技的不断创新,来解决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环境科技创新,可以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有力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科技创新支撑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又是一部科技创新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史。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依附、共存和冲突的不同阶段。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影响自然的力量小,生态环境受到的干扰少,人类基本上是依附自然环境生存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上是协调的。以蒸汽机、电机、燃油机技术突破为标志,人类逐步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虽然科技进步使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达到空前的高度,但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却造成严重破坏。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进一步演化为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大幅后退。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消耗,带来了污染物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只能依靠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任何成效,都离不开先进理念的强势引领、科学理论的强力支撑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要不断加大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科技创新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难点的关键手段

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难点问题的关键手段。比如,通过开发太阳能、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将有效解决化石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能够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未来绿色和低碳的技术创新将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核心竞争领域。另一方面,科技水平的不足,也将阻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我国当前环保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较为薄弱,对部分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和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还不能为解决复杂、潜在和新型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还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将同时存在。面对这一突出矛盾,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国际上绿色发展的机遇,加快突破资源利用、能源节约、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通过环境科技创新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三)科技创新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保障

苏州旺山生态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践表明,任何制度的完善,都离不开科技理论的创新、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管理手段的健全。比如,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就来源于环境容量理论的发展和污染防控技术的完善;环境系统论的发展,则带动了区域流域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仍面临着基础数据缺乏、科学机理不清、监测预警能力差、环保标准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储备不足、评估核算技术不精确等问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创新,才能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源头预防、过程严管、事后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科技创新是丰富生态文明内涵的根本途径

纵观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总会引领环境保护认识与实践的跨越式发展。《寂静的春天》深刻揭示了化学品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增长的极限》阐述了地球支撑力有限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些重大理论发现都直接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清洁生产理论的产生,使污染控制由末端处理向过程减排转移;循环经济理论的创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废物无用”思维模式,直接催生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经济的诞生。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科技突破,会不断拓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因此,要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张高丽副总理深刻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因此,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切实推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需重点在以下几个领域开展环境科技创新。

一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亟需探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机理,研发大气常规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调控方法,构建复合型大气污染立体监测、预警和防治的技术体系,提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二是水污染防控与水安全保障领域。针对我国水体复合污染问题,需进一步探索污染物在流域尺度下的演变机理与调控机制,建立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和基础数据库,明确重点流域、水域复合污染过程。加强农村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发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管理的关键技术,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污水回用技术,构建水污染防控和水安全保障的科学技术体系。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领域。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需探索土壤环境污染的成因与机理,研发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的关键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体系,推动土壤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四是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需要加快研就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与保护技术、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转基因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等,从而促进生态功能的提升和脆弱生态的修复,持续提升我国生态安全防控水平。

五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需要重点研发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再生利用技术、固体废物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技术、危险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科技水平。

六是资源节约与清洁能源领域。当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偏低、资源能源节约技术创新不足,需要突破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等关键技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水平。

七是环境应急与监管领域。针对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以及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环境风险,亟需开展环境风险监测、评估、预警、防控等环境应急管理技术研究,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技术研发。同时,要加强环境健康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突发环境健康事件应急处理和预警研究,提高环境应急与监管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是全球环境问题领域。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热点问题,要创新思路,统筹考虑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环境质量改善,积极适应世界科技和产业调整变革,在绿色、循环与低碳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抢占环境技术制高点,进一步提高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相关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

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支撑能力尚需提高,现有环境科技体制机制与人才队伍难以完全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有利于环境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环境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环境科技创新的重点要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衔接。一是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相融合的总体要求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统筹部署环境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制定中长期环境科技发展的路线图。二是提前部署“十三五”时期环境科技创新的任务措施,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科技创新工作,优先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贯穿于各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之中。三是瞄准未来重大科技需求,谋划生态环境科技重大科学研究,合理布局重大生态环境科技攻关项目,显著提高我国环境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二)完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完善的科技体制机制是环境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环境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营造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二是不断构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体系,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成果转化,大力支持关键环境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示范。三是进一步完善支持环境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减排的积极性。

(三)强化队伍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力军

环境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环境科研领军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培养一批环境科研领军人才。要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研发、重点学科与科研基地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造就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环境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科技人才保障。

(四)深化国际合作,完善对外环境科技交流的平台

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可以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提供很好的借鉴。要充分利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深化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建立环境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环境合作项目,支持我国科学家、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实现对世界先进环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

猜你喜欢
文明科技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对不文明说“不”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