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4-11-05 20:00邱卫强
江西教育C 2014年9期
关键词:笔记古诗课外

邱卫强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解;其次是过于依赖教师,认为只有上课时才需要记录笔记,平日里不需要记录,对笔记的理解存在误区;最后是只关注书本,忽视了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记录下来的笔记存在局限,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便以学前预习、问题培养、延伸阅读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研究如何让小学生的语文笔记更具实效性。

一、学前预习,难点记录

笔记不仅仅作用于课堂,在课前、课后依然有效。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对笔记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记录好笔记就可以了。假如我们能良好地指导学生在学前预习中记录笔记,那么不仅可以教会预习,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比如在学习《寻隐者不遇》之前,我鼓励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记录学前笔记:1.找出诗中存在的生词生字,理解这些字词在诗中的意思;2.借助注释对古诗进行大概的翻译,凭借诗歌的语言勾勒其中的景象;3.尝试理解诗人在写这首古诗时的心境和思想情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关图书等查找资料,从而进一步记录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便课堂学习之用。这时,笔记不仅摆脱了单纯的记录性,同时更间接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继而让学习变得更加灵动自然。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搜集到很多有用的资料,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在长期记录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二、问题培养,实现探索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编改以往的规则,也就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记录笔记,而非完全照搬照记。此外,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将这些由他们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解答方法进行记录。这样,无疑比死板式的硬记更加具有成效,而且还能激励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探索精神得到体现。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八次》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记录笔记:首先,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由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并且在书中标有记号,所以无需再记录笔记,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其次,对于课文中某些经典的桥段,比如那句“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则可以让学生在书中做上标记,然后将自己的感想和理解记录在笔记上。不过,这期间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些问题来实现某些探索的东西。比如“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和他的那句话,折射出了哪些人生道理?成功需要什么?蜘蛛结网又暗喻哪些道理?”这样,让学生带着思考再去品读全文,及时记录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可以得到加深,对人物的心理和品质也会把握更到位,对自己学习的方向也会更明确。

三、延伸阅读,拓展平台

知识是无穷尽的,课堂中所包含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现阶段许多小学生都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做好笔记就可以了,至于平日练习、参考课外资料时则无需记录。其实这不仅仅是对笔记的认知错误,也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局限。所以,为了改善这个现状,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在浏览课外资料、课外读物的时候作笔记,记下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等,从而拓展他们的学习平台,延伸他们的学习空间。

比如在学完《黄鹤楼送别》一文,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理解诗意、明确中心,其实只算一个开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只有将课外知识搬进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算是真正学语文。学完这首古诗,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心思想类似的古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留别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然后引导学生挖掘这些诗中的经典名句,并加以记录,学以致用。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诗句,让学生明确这些诗句的共通点和差异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含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丰富他们的语言,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灵活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总而言之,笔记的作用在于延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思考。倘若小学生无法让自己的语文笔记绽放出这样的光彩,那么不仅是笔记的失败,更是学习上的失败。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笔记,挖掘笔记的作用性和功能性,继而让笔记成为强化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此外,在指导学生记录笔记的时候,我们还要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不能教师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样,不仅会让学习笔记变得僵硬、机械,同时还会剥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机会。◆(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记古诗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