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果翠雀止血作用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2014-11-08 08:36费改顺贾正平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大白兔灌胃毒性

费改顺,贾正平,盛 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光果翠雀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var.leiocarpum W.T.Wang 为毛茛科翠雀属植物,分布于山西(灵石)、宁夏、甘肃东部(泾川、正宁)、陕西(中部以北)等地,生长于海拔680~1 800 m的山坡、草地、固定沙丘等背阴处[1]。该植物在民间用于治疗风热牙痛、疥癣、头虱及跌打损伤、止血止痛,具有独特作用。光果翠雀根于农历6月初采集后,除去地上部分和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粉碎后于密闭容器保存备用。前期研究表明[2-3],光果翠雀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如牛扁碱(lyconctonine)、甲基牛扁碱(methyllycoctonine)、德尔色明甲(delsemine A)、德拉瓦印(delavaine),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quercitin)、山柰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甾体类化合物如β-谷甾醇、胡萝卜苷、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光果翠雀根的原粉及其水提物、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止血镇痛作用。光果翠雀尽管作为草药在民间应用,但关于其止血作用的机理及安全性目前却未见任何文献报道。本研究中采用小鼠断尾法考察光果翠雀对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探究其止血作用的机制,并通过毒性研究为其安全使用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00 g,由甘肃肿瘤研究所提供;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0.2)kg,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本院动物实验科适应性饲养5 d;BalB/C小鼠,体重(20±2)g,由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科提供。光果翠雀于2006年6月采自陕西靖边县,经兰州大学赵汝能教授鉴定为毛茛科翠雀属植物光果翠雀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var.leiocarpum W.T.Wang。其根晒干后粉碎过100目筛,为白色粉性粉末,味苦、气微,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故密闭保存。云南白药(批号为20030803);创愈散粉(批号为2003110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盒由美国 Istrumentation Laboratory生产,实验仪器为美国 Beckman Coulter产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

1.2 方法

口服给药对大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取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0.9 g/kg)、创愈散高剂量组(C1组,0.9 g/kg)、创愈散中剂量组(C2组,0.45 g/kg)、创愈散低剂量组(C3组,0.23 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 d,A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 h,3%戊巴比妥0.5 mL腹腔注射麻醉,颈总动脉取血1.7 mL,加于含枸橼酸钠抗凝剂0.3 mL的采血管中。摇匀,3 000 r/min,离心3 min,取血清 400 μL,测定 PT,APTT,TT 及 FIB 含量。

外用于破损皮肤对大白兔各系统的影响:取新西兰大白兔6 只,体重(2.6 ±0.2)kg,背部两侧去毛,面积约 150 cm2。随机分为两组,参照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低剂量组给药1.5 g,高剂量组给药4.5 g。用砂纸打磨至渗血,造成皮肤破损,将翠雀根粉以适量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破损皮肤表面,纱布覆盖包扎,24 h后洗净药物,观察去除受试药物后1,24,48,72 h时至9 d的体重,以及中枢和运动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皮毛眼等各系统或部位的中毒表现。

外用皮肤刺激性试验:参照文献[4],采用半封闭斑贴法。取新西兰大白兔4只,体重(2.6±2)kg,先剪去背毛,再用适量8%Na2S脱毛。将翠雀根粉0.5 g调成糊状,覆盖约直径1 cm的皮肤,以纱布作为斑贴覆盖物,胶布固定,4 h后去掉斑贴,清洗皮肤,观察 0.5,1,24,48,72 h 的皮肤反应(红斑及水肿)。

小鼠口服毒性试验:试验药光果翠雀根粉,按用量称取,用蒸馏水配制,小鼠灌胃给药给药,每10 g体重给药0.1 mL,以不等质量浓度等容量给药。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口服给药对大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结果见表1。可见,光果翠雀能明显缩短PT和APTT,而对TT和FIB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光果翠雀缩短PT及APTT的作用更显著。

表1 光果翠雀口服对大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表1 光果翠雀口服对大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注:与 A 组比较,Dunnett t检验,*P <0.05。

组别A组B组C1组C2组C3组给药及剂量生理盐水云南白药0.9 g/kg光果翠雀0.9 g/kg光果翠雀0.45 g/kg光果翠雀0.23 g/kg n 9 1 0 10 10 9 PT(s)20.11 ± 4.15 17.87±1.27*18.00±1.99*18.34 ± 0.95 17.46 ± 1.15*APTT(s)26.64 ± 5.84 23.63 ±4.25*21.97 ±4.65*24.04 ± 1.24 22.22 ± 2.19 TT(s)21.73 ± 2.9 20.88 ±2.98 20.43 ±3.24 20.17 ± 1.78 20.97 ± 4.70 FIB(μg/mL)1.81 ± 0.21 2.29 ±0.34 2.24 ±0.34 2.17 ± 0.82 2.00 ± 0.64

2.2 外用于破损皮肤对大白兔各系统的影响

破损皮肤外用光果翠雀后,大白兔行为正常,无躁动不安或静伏少动现象,无抽搐、震颤、麻醉、局部肌肉抽动、烦燥易怒、冷漠、感觉过敏现象。结果表明,破损皮肤外用光果翠雀对大白兔中枢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皮毛等均无明显毒性作用。

2.3 外用皮肤刺激性试验

经过72 h的试验,大白兔斑贴处皮肤未见任何红斑和水肿。结果表明,光果翠雀外用无明显皮肤刺激作用。

2.4 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预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每kg体重25,20,10 g药物时,动物100%死亡;而口服每kg体重8,5,2,1 g药物时动物死亡率分别为 70%,60%,0,0。

根据预试验结果,在10 g/kg和5 g/kg之间以0.7为组间距,设 10.0,7.0,4.9,3.4,2.4 g/kg,5 个剂量组,每组 10 只动物,雌雄各半,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到,动物死亡时间一般在10 min以内,死亡前先出现眼球突出,继而步态不稳,口唇、四肢青紫、发绀,死亡后不易僵尸;解剖发现肺轻度充血,其他脏器未明显异常。用Bliss法[5]计算,光果翠雀根粉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 4.3 g/kg。

为进一步研究毒性成分的部位,对其水溶性部分、脂溶性部分、醇溶性部分及生物碱部分的毒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毒性部分是生物碱,小鼠灌胃给药的 LD50为0.045 g/kg;水溶性部分的毒性较小,给药量达5 g/kg时无动物死亡;脂溶性部分、醇溶性部分的毒性介于前两者之间。

3 讨论

长期以来,光果翠雀在民间作为跌打损伤、止血镇痛草药应用,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中阐明了光果翠雀止血的药理学基础是通过缩短PT和APTT来实现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2],光果翠雀含淀粉量比较高,密度小,创伤外用易于铺展在出血伤口表面,止血作用良好,优于云南白药。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光果翠雀外用安全,无皮肤刺激作用和明显的毒性反应。

小鼠灌胃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显示,光果翠雀中毒潜伏期小于10 min,小鼠灌胃 LD50小于5 g/kg,中毒症状十分严重,重要脏器(肺)有损害,属于中药中有大毒者[5]。因此,民间口服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另外还观察到,光果翠雀口服毒性大,而皮损皮肤为何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可能是本研究中动物皮肤破损程度小,药物外用剂量小,故通过皮肤吸收的量不足以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如何使其毒性降低,而保留其良好的止血镇痛等药理作用,以及外用时为何毒性小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8994670(电子信箱)gaishunfei@sina.com.cn。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第 2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46 -447.

[2]杨雪华.光果翠雀的化学成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3]费改顺,贾正平,乔树洲,等.光果翠雀的止血镇痛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1):898-900.

[4]王治乔,袁伯俊.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24,153-154.

[5]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1 003-1 004.

猜你喜欢
大白兔灌胃毒性
大白兔全球旗舰店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国民”奶糖须顺势改变
微笑的大白兔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大白兔奶糖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