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厂用工模式的评价

2014-11-10 06:18李甲兵钱建东
关键词:务工人员分析法用工

李甲兵, 钱建东

(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2.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225211)

0 引 言

船舶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船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如何选用最优的用工模式以满足现代化造船的需要,是造船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摒弃了以往定性分析的做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了对船厂用工模式的定量分析与正确评价。

1 造船厂用工模式研究的意义

采用一种好的用工模式不仅是造船厂实现精细管理的前提,更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航运市场受到巨大冲击,船舶订价一降再降,船厂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加之通胀时代来临,使得造船厂的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人口红利已不复存在。是继续坚持现有的“一人一岗”的用工模式,还是另觅新径实行工种整合,需要利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甄选优势方案。

2 造船厂现有的用工模式

造船厂现有的用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人一技一岗”的传统用工模式,其追求的宗旨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另一种是“一人多技多岗”的现代新型用工模式,其追求的宗旨则是“精一岗,会两岗,通多岗”。由于“会百技不如精一技”的传统理念在国人心中的根基很深,因此一直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高等院校,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

目前国有造船厂采用的基本是传统的用工模式,认为专门人才是其产品质量取得绝对优势的关键因素,且采用“一人一技一岗”的用工模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此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所带来的后果是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普遍较低。

民营与合资造船厂由于一切以利润为导向,追求的是“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赚最多的钱”,从公司组织结构到人员配备都力求做到最简,要求一名工人同时可以胜任多个工种的岗位,即采用现代新型的“一人多技多岗”的用工模式。船企通过将工人掌握技能的数量与其收入直接挂钩来激励员工实现一岗多能[1]。采用该模式,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3 层次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要素,并根据其支配关系进行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将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其相对权重,进而实现备选方案的相对权重总排序,最终评选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决策选择、资源分配、制定市场策略、供应商评估、信用分析、收益/成本分析、工程设计评估、生产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雇员行为评估、薪资决策、支出预测、计划分析、促进团体决策、策略分析及评估、评估获益与合并、顾客反馈、IT证券管理、产品定价和创新管理等领域。

3.2 层次分析法步骤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或决策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根据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排序[2]。

3.3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层次分析法中评价者主要从所要评价问题的本质与要素的理解出发进行分析,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并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以及计算过程都非常简便,结果简单明了,容易被决策者掌握,为解决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处理的实际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4 定性定量研究问题的好处

任何问题都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判断和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依赖于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根据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对其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等做出判断。定量分析主要依赖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数值,从而对其进行评判。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的关系。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分析,定量无疑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使得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只有将两者配合使用,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4 用工模式的层次分析法评价

1.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用工模式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见图1)。图1中,目的层为用工模式的选择;准则层为工资待遇、工作效率、管理成本以及产品质量;方案层为“一人一技一岗”、“一人多技多岗”。

2.根据判断矩阵标度定义表(表1)建立要素间的相对重要性评价表(见表2),并分别对公司正式员工与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图1 用工模式选择的递阶层次结构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表

3.先对公司内600名正式员工中的20名中层干部及100名公司一线生产作业主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别求出统计结果所对应的算术平均根,将其四舍五入后即为表3中的标度值。将表3中的标度值输至YAAHP软件后,先对其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出各要素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然后计算出各层要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最后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

表2 用工模式选择的要素相对重要性评价表

表3中:Wi为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等)的归一化相对重要度向量;λmax为判断矩阵r最大特征根;C.R.为一致性比例,当C.R.﹤0.1时,即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还可以计算得到总排序(见图2)。

由计算得到的各要素相对总目标权重的结果可知,公司员工选择用工模式所关心的各要素先后次序为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管理成本、工资待遇。结果显示,“一人多技多岗”用工模式明显优于“一人一技一岗”。

4.对公司内6 000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300名一线生产作业人员也做同样的问卷调查(见表4)。

图2 公司正式员工对用工模式选择评价分析结果

表3 公司正式员工统计后的判断矩阵表及相关计算结果

表4 外来务工人员统计后的判断矩阵表及相关计算结果

根据判断矩阵可以计算得出总排序见图3。

图3 外来务工人员对用工模式选择评价分析结果

由计算得到的相对总目标权重结果可知,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用工模式所关心的要素侧重点明显与公司正式员工不同,其排名先后次序为:工资待遇、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成本。虽然关心重点不同,但是最终结果却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对于劳资双方来说,“一人多技多岗”的用工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一人一技一岗”用工模式。

5 结 语

无论选择何种用工模式,最重要的是实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船厂希望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务工人员提高工资待遇的迫切愿望,以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对稳定[3]。所采用的层次分析法不仅原理简单,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优秀决策方法。在递阶层次结构准则层要素选择的过程中既选取了船厂最关心的工作效率、管理成本及产品质量三方面,又选取了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工资待遇。此外,在数据采集方面,为避免出现偏颇,对公司正式员工与外来务工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劳资双方的意见。通过对现有的两种用工模式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一人多技多岗”优于“一人一技一岗”用工模式的结论。所提出的“一人多技多岗”用工模式既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和安排,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等工、窝工现象的出现。该模式可以为船舶企业的用工管理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

[1] 张明华.南通中远川崎公司的成功法则[N],中国船舶报,2003-07-25.

[2] 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张宇,高占胜,王青.论效率工资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山西建筑,2001,27(2):92-93.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分析法用工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