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课: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2014-11-11 20:10张志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微格金岳霖教者

笔者试以近期以评委身份参加的某市20分钟《金岳霖先生》上课活动谈一谈对微格课的肤浅认识。

一.具体而微的课型特点

微,小、微型;格,规格、格局。微格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形体齐备的课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也可以称为微型课。所谓“规模较小”,一是指上课时间短,往往用时为一节常规课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活动组织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二是指参加人员少,除了评委外,组织者会根据客观条件和评选需要确定是否有少量学生参与听课、师生互动。这两个方面,执教者一般都会事先得到通知。

微格课,不同于说课。说课,其重点在于“说”,说课者利用10分钟时间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完全是“嘴上谈兵”,不是上课,只是在告诉评委这节课怎么上和为什么要这么上,形式的完整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对材料的阅读深度是说课者准备的重点和能力的体现。微格课,本质上是课,有着具体的操作流程,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如果说说课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图纸,那微格课则需要设计师亲自施工。

微格课,不同于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格教学的“微”不仅指小,更指片断;微格教学强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切割为导入、提问、互动等一个个可以独立的片断,往往用以指导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艺。微格课针对的是已经入职的教师,是对相应层级的教师的考核或选拔;常规课的基本环节,诸如新课导入、组织教学、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板书等,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微格课一般都不可缺少。

二.管中窥豹的评判标准

与可以充分准备、精心打磨甚至反复演练、带有作秀成分的示范课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限时的课堂上完成且通常被要求不采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原生态的微格课因其目的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而有着其特殊的评判标准。

1.贵在解读准确,展示教学重点。一块教学内容,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教学重点,教学时间更短的微格课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重点中的重点,选取适合微格课的重点内容或重要环节;教师要就课堂教学的重点,设计一个或几个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问题,教给方法,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2.贵在构思独特,体现课堂亮点。在教学目标准确的前提下,教者必须在构思上大做文章:或聚焦问题,突出主题;或形式新颖,富有创意;或板书精巧,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微格课应当是精彩的短课,需要教者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呈现课堂的亮点,不能简简单单、平铺直叙,否则既不能让参与的学生最大获益(如果有少量学生参与的话),也不容易赢得评委老师的首肯。

3.贵在才能施展,彰显教者特点。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微格课堂,教者要根据教学的需求选用恰当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者习有所得的同时,将自己的功夫做足,主线清晰的教学过程,甚至规范洪亮的教学语言、大气方正的粉笔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都会为教者争分。

三.精益求精的应对策略

基于微格课课堂容量有限、参与人员有限、授课时长有限等特点,上课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环节就应该讲究一定的应对技巧。

1.讲究精选,不贪大求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关于如何处理教材有一经典论断“教材无非就是例子”,也就是说,任何一堂课,绝不能字词句篇样样涉及,语修逻文一个不落,不痛不痒的洋洋洒洒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没有中心,更何况微格课?在《金岳霖先生》(苏教版必修二)课堂活动中,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八个环节——预习检查(字词)、知人论世(作者)、寻找文眼、细节呈现(材料安排)、形象分析、鉴赏特点(写人记事)、合作探究(“闲笔”的必要)、作业布置(细节描写),自顾自如竹筒倒豆子也没有来得及完成教学任务;另一位老师从该篇目所在板块 “一花一世界”入手,抓住本文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重点,只设计了三个活动——“浏览全文,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金岳霖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点把握,鉴赏感悟”(生生、师生互动,分享自己认为最传神的一处细节来评点人物的性情魅力)、“小试牛刀,模仿提升”(课后运用细节描写写一片段),择其一点,以点带面。谁高谁下,不言自明。

2.讲究精妙,不人云亦云。赛课活动相对比较集中,评委的工作强度较大,相同的授课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教者有一个不同他人的“妙处”,自然会让评委精神为之一振。

(1)导入精妙。精妙的新课导入,会第一时间就将学生带进美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有一个长期流行的谚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大家都认为很精彩,可有一个人认为这两个貌似正确的前提,却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朋友如粪土。这位金岳霖先生,厉害不?”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另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有一位海归、博士、教授,有一次给他的朋友打电话,对方的佣人问‘您哪位?,他竟一时语塞,张口结舌答不出来。这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先生,有趣不?”两种导入,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远高于貌似简洁但俗套不已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金岳霖先生》”。

(2)构思精妙。课堂教学构思,最能体现课堂特色。有一位老师在快速导入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明星金岳霖档案”——性别、身份、任教科目、体貌特征、常见装束、得意门生、喜爱的作家、所养宠物、圈内好友、婚姻状况,引导学生一边填表,一边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金岳霖先生的性情和形象特点,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参与度极高。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精准地把握了文本的教学重点,又紧紧抓住中学生追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青春的涌动中熟悉了金岳霖先生,品味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充分显示了教者的教学智慧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3)板书精妙。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放异彩、声光电等现代教学手段充斥课堂的教学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喜欢借助PPT、电子白板、微视频等来呈现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口头讲述作为辅助,逐渐淡忘与远离了课堂板书。殊不知,那些丰富的视听效果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知识点、重难点,适当、精妙的板书,可以在学生的视觉上留下强烈的印记,并巩固其由听觉所获得的信息。如果教者能以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为主题,巧妙地设计合理的板书(因为板书保留的时间较长)一定会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知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记录并加深印象。有一位老师的板书就三行文字——有趣重情(笔力集中)、为人天真(细节描写)、一肚子学问(详略得当),课堂内容框架立现。还有一位老师,在课题“金岳霖先生”前加了“ 的”,课堂就在引导学生填写补充,鉴赏细节,可谓创意无限。

3.讲究精练,不拖沓冗长。微格课教学时长的有限,要求教者的语言一定要精练,无论是导入、结尾还是过程,切忌冗长繁琐,需要紧扣主题、干净利落,力求准确、明晰,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时甚至要注意在心中有学生的前提下课堂上不让学生过分参与,也就是要求准、求精、求简。有一位老师这样导入:“‘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先生正是运用了大量精彩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请同学们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开头简洁的语言有的放矢。有学生认为哲学家金岳霖不给老朋友、小说家沈从文面子说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的细节体现了他的率直,老师借毕淑敏的“生活没有意义,但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确定一个意义”来表示赞同。有学生就金先生讲课时捉虱子的细节发表看法,认为反映了他的“有趣”,老师则引导学生多了解一点中国古代文化,借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金先生的评价“金岳霖有魏晋风度,很像大文学家嵇康”指出作者借捉虱这一细节,实际上更是要写出金先生具有古代名士的风范。有学生不太理解金岳霖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的细节,老师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然后用真正的爱情观引导学生体会金先生逐“林”而居、化爱情为友情的纯真感情,“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活动的过程,要言不烦。在活动结尾时,教者意犹未尽地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我们品形象,要鉴赏细节;写人物,要精雕细节。‘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席慕容),今天的这节课就是最美的时光!”整堂课清晰明快,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和评委们大饱耳福。

微格课,容易见真功。

张志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安。责任编校:高述新

猜你喜欢
微格金岳霖教者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善的原意
大师的“遗忘”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较真的金岳霖
基于教师专业视域下的高校师范“微格”教学实践探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