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存教育

2014-11-11 02:46李方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会文本生命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校灌输给学生更多的往往是知识、应试技巧,我们的家庭强调的常常是分数、名次、名校这些东西,与一个人在未来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和工作技能都相去甚远!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会议报告员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一文中指出:在人的价值观和自主意识发生巨变的今天,教育走向是生存教育。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语文学科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

第一、明确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1.生存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的现状。

生活是一个极其深刻丰富的概念,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然而现状是: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让学生不厌其烦、甚至要用一只手握四只笔同时抄书的技巧才能完成作业,而对书中做人的道理总是轻描淡写,使中学生在枯燥的重复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有学生因为过重的升学压力自杀者屡见不鲜,究其根源是由于放松了生存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对生活和前途丧失了信心,从而走上了不归路。世界因有人的生存而美好。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早就明确强调: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2.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共生性。

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他的社会化过程。注重孩子社会角色的培养,从个体角度说,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从社会角度说,必须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备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长久性,决定了生存教育的渗透性,生存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与语文教学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3.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的依附性。

我们需要生存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生存教育,不是某个游戏环节或训练项目,也不是书本上或高深莫测或深入浅出的理论,它来自于生存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会生存,不仅仅是个教育话题,还关乎学生的成长、社会公民的发展,甚至关乎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生存教育的内容,生存教育依附在语文教学中,只不过因为分数的压力被教师忽视或淡化了。如《三峡》《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祖国山河美景,告诉学生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告诉学生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春》让学生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存教育内容,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存在依附性。

第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进取向上的精神。

阅读能力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从教学行为角度看,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这三者间的平衡关系,重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对话关系的展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教师则应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合理的二次创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生存、生活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生存、生活的经历,传递生命、生存、生活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进行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生活,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进入文本,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生存、生活的历程。懂得阅读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阅读社会,在阅读中获得做人的自豪和满足,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团结合作,进取向上的精神。

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总之,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将生存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的有限与短暂,体验生命的可贵,珍惜与尊重生命,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口头表达能力,由于与应试关系不大,一直被忽视。表达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就目前社会开放程度而言,表达能力还作为一种生存能力被赞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做口头训练。因为口头表达能力是外显的,表达好与不好极容易判断,一次无意的批评可能导致他一辈子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主要的是挫伤了他的自信心,有意抑制表达欲望,压抑思维的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及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感。平时注意摄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生动的镜头,存入记忆的仓库。而且要自觉的扩大生活面,积极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其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东西可写,体会生活才是作文的真正源泉,逐步培养自己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确是一门知识课,但同时更是一门生存能力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决不可忽视生存教育。应当有意识地把生存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自觉担当起生存教育的义务,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

李方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灌云。责任编校:高述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会文本生命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会分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