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以家庭护理管理为主体的效果研究

2014-11-17 03:14陈凤仪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式家属饮食

陈凤仪

(东莞市茶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380)

糖尿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严重不良影响。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因此在医院长期住院治疗的人数较少,患者多为在家里自我护理。传统社区护理的管理方式为针对患者个人实施护理干预。但是,由于家庭、患者生活习惯及饮食方面的影响,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本社区基于这一情况,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家庭式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以及生活质量优化两方面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用176例糖尿病非住院治疗患者,研究时间定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这一年时间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53.6岁。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43例;年龄在41~69岁,平均年龄54.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对患者个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宣传,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观察组将护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家庭式指导

采用上门护理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问指导,并且根据该家庭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让其家属同样了解糖尿病患者在各方面的控制方法。同时鼓励家庭成员以患者生活方式为主,尽量减少不当饮食习惯。例如饮食中需要用到糖的一律用木糖醇甜味剂代替,少食用腌渍类食物等[1]。

1.2.2 监督规范

患者独自进行自我控制时,往往会出现懈怠或不注意情况,护理干预应让患者家属了解到自身重要性,对患者展开监督。监督需注重日常运动以及在外饮食两方面:日常运动上,家属可陪同患者一同早晚锻炼身体,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坚强后盾;在外饮食上,家属除了督促患者正常用药外,还应时常提醒患者在外饮食的控制,减少糖分摄入量[2]。

1.2.3 加强沟通

与患者家属保持电话沟通以及上门沟通,针对相关方面实施措施进行即时指导并给出针对性意见,确保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方式不会出现错误。

1.3 生活质量评价方法

调查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3],将研究对象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程度、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涉及生活质量的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家庭式护理干预前后分数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了解其差异程度。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研究

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优。研究对象护理前后评分具体情况如表1。

根据表1可以发现,研究对象在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8项情况均能够得到分数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较大。由此可见,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社区内推广使用。

2.2 对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表1 生活质量影响表

表2 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表3 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指血血糖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血糖控制对比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指血血糖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请见表3。

3 讨 论

家庭护理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3,4]。因此病情观察是基础护理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注意皮肤黏膜的变化和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次数等[5]。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家庭护理重点应放在对其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干预上,主要起到监督与控制作用。例如饮食方面,若一个家庭中仅有一名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上可能只是稍作控制。但在家庭式护理模式下,患者家属能够在切实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条件下迁就患者饮食习惯。

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式护理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上门指导、监督规范与加强沟通下,患者糖尿病知识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证明了家庭式护理的有效性。但结果显示,患者在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尚未达到完全了解程度,因此在今后护理管理中还需加大投入力度,可通过举办讲座或发放宣传单方式扩大受教育范围,减少上门护理中因家庭成员不全产生的不良影响。

总之,在对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主体的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胰岛素笔使用的指导,亲自考察患者的家庭环境完成对患者家庭的访问。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家属一同进行行为及饮食控制,纠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错误认识。在这种模式下,患者对自身的干预力度更强,病情自然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家庭式护理管理适合在社区健康教育中推广使用。

[1]张鏖谧.社区护士在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85-586.

[2]王若岩.对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59-560.

[3]黄培.发挥“家庭功能”作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117-119.

[4]陈妙珊,李春红,黄惠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科学,2013,8(14):108-109.

[5]雷英丽.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18(2):165-166.

猜你喜欢
家庭式家属饮食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建议
家庭式购物中心设计简析
“一校两区”格局下的大学生“家庭式”管理机制探究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