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11-17 03:14冯秀珍林坚全黄冀睿卢敏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头颈部颈动脉螺旋

冯秀珍 林坚全 黄冀睿 卢敏萍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新兴 527400)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是导致我国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因素,主要包括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两种。其中以缺血性疾病更多见,占75%左右[1]。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生多与颈动脉梗阻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如果能够早期地发现患者的血管功能性损伤,就可以提示患者的脑部血管功能是否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再给予临床治疗,就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2]。目前临床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较多,本文研究分析了16排螺旋CT头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102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6岁,平均年龄为(61.01±6.2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同时使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调查。

超声检查:仪器使用日本阿洛卡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为5~11 MHz。患者采用仰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后,分别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位。观察患者的内-中膜的厚度,是否有斑块,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斑块位置和性质,计算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探查患者的颈动脉血管血流情况。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首先行头颅CT平扫,排除脑出血的患者,再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仰卧位,叮嘱患者平静呼吸,并避免吞咽。扫描患者的主动脉弓直至颅顶。造影剂使用碘佛醇320 mg/mL,用量约100 mL,使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速率4 mL/s。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400 mAs,螺距0.688,层厚为1 mm。随后将图像做后处理,包括冠状位、斜位和矢状位图像重建,血管三维重建,应用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软件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率。观察比较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和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颈动脉狭窄程度为[3](1-最狭窄处的残腔面积/颈动脉狭窄远端的正常管腔面积)×100%。其中0~29%狭窄为轻度狭窄;30%~69%狭窄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段;100%狭窄为颈动脉闭塞[4]。同时观察患者斑块是否有钙化点,有无不稳定性斑块或稳定性斑块。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检出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 结 果

CTA检出脑梗死84例,占82.35%;CTA共65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狭窄,超声检出38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CTA检查结果中主要观察到:8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1例患者脑部实质肿胀,脑沟回变浅;54例患者病灶侧大脑中动脉有高密度征;39例患者平扫结果可以观察到略低的密度区。18例患者无明显的异常情况。其余84例患者均有患侧动脉狭窄或闭塞,如图1~3。

表1 102例患者使用CTA及超声检查的结果比较[n(%)]

图1 左侧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84%(见箭头)

图2 CTA显示有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管腔局部狭窄,见短箭头;左侧椎动脉显影纤细(见长箭头)

图3 新发脑梗死患者,右侧颈动脉分叉有脂质斑块,且纤维帽不光整,斑块侧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在90%以上

3 讨 论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8倍以上,其病死率更是心肌梗死3倍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疾病组成部分,如可以早期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预后。

使用脑部CT血管造影是对脑部容积扫描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以充分地显示出患者的颅内动脉分级和分支。这种CTA检查结束是一种新的损伤小的血管成像技术,将CT进行改进,并与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进行结合。检查过程中患者从外周静脉高速地注入对比剂,在脑动脉血管内对比剂高峰时期,通过螺旋CT连续快速地采集容积数据,进而获得连续数据,以重建断面图像,产生类似血管造影的影像。

通过脑部CT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出颅内动脉系统中4~5级多个分支,加之冠状面、矢状面的重建,可以显示出3~4级分支[5]。因此,CTA技术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缺血性梗死情况,显示患者梗死的部位和长度,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且CTA还可以显示出侧支循环范围,进而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此检查一般3 min内可以完成。

从颈动脉狭窄方面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如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会形成颅内动脉狭窄;同时狭窄远端的脑部血流也会呈现低灌注的状态[6]。如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机体会代偿性出现侧支循环、远端血管扩张等,而随着狭窄的程度发展,末梢灌注压的降低,也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使用CTA共检出颈动脉狭窄患者65例,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结果,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CTA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价值较高。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中,使用CTA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血流情况,从不同角度、多方向地显示颈动脉,并结合横断面原始图像以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且准确程度较高。同时,CTA还可以显示出斑块和附壁血栓,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CTA可以使用螺旋扫描技术、对比剂的使用和计算机重组图像等措施,获得更好的三维重建图像,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尤其是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技术,能够将扭曲的血管形成一条直线后再重组,进而可以更好地分辨动脉管腔和动脉壁的钙化情况。

而在CTA检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差,由于CTA成像依靠含有造影剂的血流进行图像的采集,因此如果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在90%以上,CT采集数据会过少,通过重建显示出血流更小,所测狭窄率大,会夸大狭窄。对碘过敏、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进行此类检查。此外,CTA在图像处理过程中,需要将骨、静脉等去掉,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扭曲或丢失,且不能代替DSA的末梢小血管成像。

我们通过临床经验总结还发现,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的不足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在CTA检查过程中需要大量给予造影剂,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在腔静脉内有过高的造影剂浓度,加上肩部条状伪影的影响,可能会导致CT横断面数据图像质量受到影响。且医师要对血管解剖知识掌握好,操作经验丰富,避免造成假象。

综上所述,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此方法安全微创,诊治费用较低,且敏感程度较高,能够用于对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等疾病进行术前诊断,且可以进行手术后效果评价,尤其对不能进行动脉造影的患者,检查结果与DSA相似,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1]孙静华,刘海霞,耿旭,等.头颈动脉狭窄联合ABCD2评分对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7):492-494.

[2]Frelich AMJ.,Psychogios MN,Klotz E,et al.Antegrade flow across incomplete vessel occlus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retrograde collateral flow using 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J].Stroke,2012,43(11):2974-2979.

[3]孙静华,刘海霞,付英杰,等.头颈部CTA、DWI及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4):504-508.

[4]邹玉坚,郑晓林,肖利华,等.256层螺旋CT一站式全脑灌注与CTA评估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2,21(3):163-166.

[5]朱海云,耿道颖.64层螺旋CT多参数扫描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7-20.

[6]王涌,陈莉,王怡,等.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诊断:125例脑梗死患者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1):54-57.

猜你喜欢
头颈部颈动脉螺旋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旋风“螺旋丸”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