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对策分析

2014-11-17 03:14潘晓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病程依从性病情

潘晓燕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临床效果糖尿病是临床内科最为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之一,该病多好发于老年人,需要终生治疗,病程较长,其病情控制效果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治疗的依从性有较大关系,再加上老年患者自身机体能力较差且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常会反复,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促使该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如何保障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转归,成为现代临床护理热门话题之一。此次临床研究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8年6月份至2012年8月份收治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60~86岁,平均(71.63±6.81)岁,病程时间4~27年,平均病程(14.38±7.25)年。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意识模糊、交流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等。自理能力极差或无法自理患者,既往精神病史或癔病史患者等[2]。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48±6.63)岁,病程时间5~27年,平均病程(14.53±7.12)年;对照组患者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0~86岁,平均(71.85±7.03)岁,病程时间4~25年,平均病程(14.16±7.0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体征、临床症状的监测,对患者的其他合并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对患者饮食进行必要的控制,严格遵医嘱给予其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加强健康宣教,针对老年患者自控性较差的特点,需要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以及情绪、饮食结构、运动、生活习惯等对血糖水平及病情的影响作用,使患者了解稳定情绪、调整饮食结构、促进适宜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及转归的意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每一项护理干预,积极的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其心理活动特点及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障碍进行沟通、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平稳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患者加强饮食护理,与患者交流,在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喜好及科学饮食搭配的前提下,与患者共同制定其糖尿病菜谱,使患者参与其中,以保持菜谱对患者的吸引度,避免厌食、抗食情况的出现;注意教授患者合理运动方式、程度,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方法,足部护理按摩方法及相关药物使用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依从性、舒适度、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焦虑以及抑郁程度主要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了解知识掌握度,由患者自答后进行统一评分,满分为100分,超过80分为合格[3]。

1.4 数据处理

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 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患者机体缺乏胰岛素或其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生理作用而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4]。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开始不断上升。已引起相关领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糖尿病是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尤其老年患者通常具有较长时间的病程,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较低,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导致临床疗效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患者常需住院,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诸多不良负面情绪,不但会进一步的降低其依从性、乃至出现排斥心理,其情绪本身也会对患者的血糖水平产生影响,使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5]。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有利保障。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通过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满意度以及舒适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以及SD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依从性,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舒适度与满意度。

[1]张英.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19-20.

[2]戴丽霞.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56-57.

[3]杨岳.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0-11.

[4]李华,卢玉霞,陈玲,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082-4083.

[5]赵玉红,勇琴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21-622.

猜你喜欢
病程依从性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