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及预防性护理

2014-11-17 03:14戴金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性阑尾炎循证

戴金清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切口愈合不良是各类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尽管微创技术已经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获得广泛应用与认同,手术切口小、患儿痛苦少、术后康复快,但切口愈合不良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患儿生理和心理的不适,使家长担忧,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十分影响医患关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本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并探讨护理效果,希望为儿科护理提供好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实施小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微创手术196例,男102例,女94例;年龄最低3岁,最高12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并行微创阑尾切除手术,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以2011年6月为时间点,将之前入院患儿90例列入对照组,之后入院106例列入研究组,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原发症、治疗方法等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排除切口感染阑尾炎患儿,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总结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原因,并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性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

1.2.1 循证护理总结成因

收集阑尾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文献资料以及我院儿科病例资料,参照“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证据评审、计划制定、计划实施”的循证步骤,总结造成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成因,包括:①护理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儿看护不细致、交叉感染等易引发切口炎性病变,出现流脓、渗血等,切口感染使切口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有效愈合,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加重患儿病情[3]。②手术操作或缝合技术欠佳:手术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可能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皮下止血不彻底、缝合线过多或缝合时有异物存留等,易因术后腹腔内出血影响切口愈合,降低患儿抵抗力,进而造成切口感染。③患儿免疫力弱:临床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或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患儿,其机体免疫力差,再加上儿童本身生长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力差,不仅易感染,还可能因贫血、营养不足等原因延长切口愈合的时间,出现愈合不良[4]。

1.2.2 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

①术前做好皮肤清洁:术前1 d应给患儿进行淋浴,清洁皮肤,术前注意对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观察术区皮肤是否存在炎性反应或皮肤破损。②增加营养:在确定疾病情况后,应及时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营养补充,注意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热量,减少脂肪摄入,以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和手术耐受力。③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对手术时间的预估、切口感染的危险性、患儿机体的具体状况等,合理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④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水平:护士应加强无菌操作的水平,术中及时快速的协助医师操作,医师应进一步总结手术经验,做到术中细致全面、减少损伤。术后切口缝合前应确认止血情况及腹腔内其他组织是否存在损伤出血,做好腹腔内消毒冲洗,娴熟缝合技巧。另外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切口保护。⑤术后感染预防:术后定期、无菌更换敷料,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皮肤变化情况,出现红肿、渗液、化脓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和患儿家属共同看护患儿,避免其抓触切口。⑥术后合理膳食,帮助患儿被动肢体活动:合理膳食和增加营养,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预防切口感染;由护士和家长经常给患儿进行肢体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⑦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避免其因疼痛、瘙痒等不适而不配合护士指导,影响护士观察切口情况、正常换药等;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看护好患儿,并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嘱家长保证个人卫生及患儿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的危险性。⑧预防交叉感染:给患儿提供舒适、亲切、温馨、卫生的住院环境,使患儿保持良好心情,提高临床依从性。保持安静,给患儿播放动画片分散注意力,避免患儿因切口愈合过程中痛痒而搔抓,引起感染或切口出血。减少外来人员的走动,定时开窗通风和清洁更换床品、衣物,患儿排泄后及时擦拭肛门或尿道口,及时清理患儿的排泄物,使患儿远离传染类疾病感染者等,以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儿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评价标准[5]:术后3-9天切口出现红、肿、痛、热等不良反应,或有渗液、渗血、波动感染等,需对切口进行二次清创或缝合均视为切口愈合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14,P<0.05)。两组患儿中,护理不当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成因,经预防性护理后,研究组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切口愈合不当发生率降低为0。

表1 入选患儿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成因比较

3 讨 论

小儿属于特殊的护理人群,由于其机体器官和心智发育尚不完全,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切口恢复也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感染、营养状况、病理类型、医护水平等。小儿阑尾炎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加快切口愈合,但仍存在愈合不良现象,直接影响预后[6],因此研究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及护理办法十分重要。根据本组研究结果,临床护理不当是引发切口愈合不良的首要因素,这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责任心、临床操作能力等直接相关。因而临床护理应格外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并于患儿术后积极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增加巡房频率,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对切口愈合不良应积极的采用预防手段,单纯的等待发现问题后才进行清创和切口二次处理,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医患关系。预防性护理办法主要基于循证理念,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我院病例资料的总结,确定引发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再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研究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预防性护理的有效性。研究组患儿经预防性护理后,因护理不当和手术操作/缝合技术欠佳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率降低为零,提示提高责任心和操作技术水平可达到避免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作用。对于患儿免疫力弱的因素,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注意术前和术后的饮食摄入。

[1]岳博华,岳金霞.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调查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4):304-305.

[2]于爱萍.腹腔镜手术治疗27例小儿阑尾炎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135-136.

[3]文三秀.预防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14):168-170.

[4]蔡盈,史德利,刘淑娟.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78-80.

[5]王向阳,周初萍.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和防治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07-108.

[6]季圆圆.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55-356.

猜你喜欢
预防性阑尾炎循证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