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4-11-17 03: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血糖

崔 琳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恩施 445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例中,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为分析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WT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相关分形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肝及循环系统相关疾病,患者神志清醒,无精神异常。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空腹血糖等临床信息的差异性较小,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研究开展前与入选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实施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护理:①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耐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②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教介绍糖尿病相关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药品保存方法并规范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③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自入院起依照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方案进行全方位综合护理。护理应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护理路径方案对患者进行从患者入院直至出院的全方位健康教育干预。护理路径方案依照患者入院时间制定,其具体内容如下[2]:

入院1~2 d:①欢迎患者入院治疗,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和流程。②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及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③对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④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介绍相关管理制度,作息时间安排,入院须知及陪护和探视制度。

入院3~4 d:①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教(病因、用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②对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评估。

入院5~6 d:①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分别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改善患者膳食结构,规范饮食习惯。②与患者沟通交流,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

表2 两组患者的问卷评估结果

入院7~8 d:进行糖尿病用药相关知识的宣教(药物种类、用量、禁忌证、使用方法、保存方法、不良反应及其一般表现等)。

入院9~10 d:①血糖仪的相关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血糖仪的构造及使用步骤,使患者掌握正确读取血糖仪读数的方法。②进行情绪控制方法的相关宣教:使患者了解情绪与血糖的关系并掌握控制不良情绪的简单方法。

入院11 d~出院:①评估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补充教育。②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有关的注意事项并明确复诊时间。

1.3 评估方法[3]

患者出院前使用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评估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主要从糖尿病基本知识、基本用药方法、血糖检测方法、心理调节方法,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评估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方面10题,分知道(3分)、模糊(2分)、不知道(1分),满分30分,分数越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2 结 果

患者出院前以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在糖尿病基本知识、基本用药方法、血糖检测方法、心理调节方法,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肾功能衰竭,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糖尿病病情的不断加重,肾脏功能会逐渐的发生慢性病变,但是患者要是有比较严重的感染或者是心力衰竭现象,也有可能会引发急性肾衰竭[4]。按照患者的不同年龄以及身体素质进行相应的有氧锻炼,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之间的交流,使会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使情绪保持良好,同时要重视生活习惯,睡眠要保持充足,不宜过度的操劳或者是兴奋,中午的时间要休息大约半个小时,要做到劳逸结合,使心态能维持在一个平和的状态,不要经常生气,生活要有节制性。糖尿病的病程较长,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近年来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积极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临床护理路径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十分显著的优点,其系统性较强、阶段性明显、重点突出,一改以往以说教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宣教与互动相结合,可以实时的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下一步教育,对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本例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因其缺乏系统性、互动性,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依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逐日落实各项内容,因此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优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主要血管并发症为高黏血症,糖尿病患者经常会伴有微血管以及心脑血管等病变[5]。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发病型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在35岁以后发病,其发病率较高。高粘血症主要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引发的血管病变:高黏血症发生时会引起血液流层的改变,在粥样发生硬化的血管内壁受到损伤的位置容易造成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形,进而形成血栓;造成全血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提高。它容易积聚血小板与红细胞,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液黏度的升高会使血管壁上的切应力得到增强,会形成动脉硬化;微循环的淤滞主要是由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所引起的,由于红细胞氧离度的降低,进而损伤血管的内膜,引发微血管病变;当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是血管发生硬化的时候,血液黏度会有所升高,这时血流量会有显著的下降。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高血压病的患者,并且伴有肾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等,这说明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的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脑、心卒中的产生都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并且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不良感受,尽量避免由于采用糖皮质激素而产生的不良症状。采用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并以此为基础,在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调整的前提下,适当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一旦确定为糖尿病,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按照医师的嘱咐。将血糖的药物比较多,因此患者要根据医师的嘱咐,使用合适的降血糖药物,要定时的服药,不能自行增加、停止或者是减少药物的服用量。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血糖进行定期的测量。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较肥胖,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差,胰岛素的分泌匮乏。早期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十分不明显,只有口渴、轻度乏力,易引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等并发症[6]。患者如果在使用药物以后,降血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或者是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对治疗方式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规范患者生活习惯,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糖尿病防治方法,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研究。

[1]周敏平.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19):1122-1124.

[2]欧阳素琴,邓风清,高璟.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10(6):1144-1146.

[3]陈兆杰,佟丽芳,于保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9(4):1111-1113.

[4]何玉丽,黄治林,张丽梅.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0,2(24):1133-1135.

[5]刘峻兰.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3):1178-1180.

[6]卢丽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1,8(23):1345-1347.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血糖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