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语阅读任务的层次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2014-11-27 07:41镇祝桂
教育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目标

镇祝桂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阅读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培养阅读技能、训练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要求阅读教学能 “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1〕这些任务与要求划定了不同的能力层次,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思辩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缺乏梯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任务缺乏层次性的主要表现为:

1.缺乏深层理解。阅读任务多数停留在细节理解的层面,在完成文本的表层理解后,不能挖掘文本设计深层次理解的任务,〔2〕较少从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综合分析等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或与作者对话,缺少对高一层次的思维训练。〔3〕

2.缺乏文本解读。有些阅读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为了追求深度与创新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任务缺少对文本的解读,导致学生片面或错误理解;缺少思维训练的递进过程,跳过基本的思维训练过程,一味要求学生去挖掘文本内容,试图进行评价与创新,结果两头不落实。

3.缺乏逻辑关联。教师把阅读教学程序化,尤其在设计读后任务时走过场,结果对深层理解的任务要求空泛,缺少思维挑战。例如在学习了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之类的课文后,教师设计的读后任务是小组讨论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这种问题虽然是相关话题,但与阅读材料及前期任务的逻辑关联不强,学生回答这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依赖于该阅读材料的语言输入,而是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属于深层阅读的问题。

二、阅读层次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阅读过程是三类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即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所认为的构成阅读能力的三类知识:第一,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第二,通过对字、词、句的解码,从中获得意义的技能;第三,理解作者的思路、构思与表达技巧方面的技能。〔4〕

这三类知识决定了阅读的层次。王笃勤将阅读分为三层,即字面阅读 (read the line)、推理阅读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和形象阅读 (read beyond the lines)。〔5〕字面阅读是对阅读的最基本要求,是读者对信息进行自下而上的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推理阅读是指读者要推测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形象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要求读者能将阅读材料与读者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联系起来,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质疑、评价等。

阅读的这三个层次属于三种不同层次的智慧技能。而加涅认为,各种智慧技能的学习明显存在一种层次发展关系,即低一级智慧技能是高一级智慧技能的先决条件。〔6〕这说明,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不仅要考虑任务层次性,还要考虑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任务要有逻辑性。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7〕从认知的角度把学习行为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的四类知识,清晰地对学习行为进行了归类。与这六个维度吻合的是,Nuttall建议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六个层次的问题:①从材料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②需要解读和重组信息的问题;③需要推理材料中暗含意义的问题;④需要评价和判断作者的问题;⑤需要个人回应材料内容的问题;⑥需要关注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意义的问题。这些观点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区分并设计不同思维训练层次的阅读任务。〔8〕

三、从案例分析看各层阅读任务的重点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7第5单元〔9〕Travelling abroad的阅读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层次。

(一)教学目标决定阅读任务的层次

该阅读材料是一篇报刊文章,讲述了中国学生谢蕾(Xie Lei)初到英国留学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她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事迹。文章是典型的新闻文体,结构清晰,细节生动,利于学生学习材料的文体和结构特色,掌握相应文体的阅读技巧;文中大多数细节零散分布于谢蕾的话语中,可用于训练学生有目的地搜寻细节信息的能力,并运用这些信息讨论谢蕾的优良品质;文章的有些观点值得分析与评价,能训练学生有逻辑、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目标1:学习和使用与出国学习话题相关的词汇:adjust to, keep it up, fit in, motherland, visa, recommend,requirement, lecture, qualification, academic, essay, tutor等等;

目标2:通过略读、寻读训练,了解谢蕾留学时遭遇的困难以及她的解决办法;

目标3:理解报刊文章典型的文体和结构特色;

2.言语技能:

目标4:根据标题等预测文章大意的能力和略读知大意、寻读知细节以及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目标5: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谢蕾的一些优良品质,对作者观点、隐藏含义发表有理据的意见;

3.学习策略:

目标6:认知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构建内容图式并写出文章概要。

4.情感态度:

目标7:发现并学习谢蕾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一些优良品质。

5.文化意识:

目标8:了解留学可能遭遇的困难,正确认识出国留学的利弊。

【分析】

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我们可以将以上涉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置于其分类表中的相应位置(见表1)。

表1

很明显,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认知过程的六个方面和知识的四个维度。有两大特点:一是目标层次的渐进。从知识维度来看,目标1至6基本上是按A→B→C→D的层次逐渐深入,即从事实性知识逐步深入到反省认知知识,并且重心在概念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认知过程维度来看,这些目标也基本是从左至右逐步深化,并且突出了阅读教学的重点,即侧重理解、运用与分析。二是目标明确地预测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对教学起着导学、导教、导测量和评价的功能。〔10〕一旦这些学习类型被正确鉴别后,教师就要依据这些目标层次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并突出重点。

(二)表层理解重理解与归纳

表层理解的阅读任务主要是字面阅读,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或者信息转换,回答材料中显性表述了的问题。这一层次的任务主要集中在 “读前”部分与 “读中”的前段,在引入、略读、寻读等任务中呈现。

上述课例表层理解的阅读任务是:

1.引入:介绍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2.预测:根据大、小标题及提问预测文章的内容:What can you predict from “keep it up” and “fitting in well”?

3.头脑风暴:教师提问 “What difficulties might Chinese students have when studying abroad?”,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如图1)。

图1

【分析】

以上是引入阶段的三项活动。引入开门见山。文章分层的标题就是在很有逻辑地给读者讲一个故事。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在预测中抓住三层标题的逻辑关系并推测有关文字的内在含义。第一层标题是单元标题Travelling abroad,交代了故事的地点或背景;第二层标题是课文的主标题Keep it up,Xie Lei,学生可以判定故事的主人公并预测她遇到了困难;第三层是副标题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进一步明确了谢蕾的身份并可以推测她解决了这些困难。这一任务既训练了学生的预测机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字里行间的推断能力。

接着自然地转入头脑风暴,这种概念图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话题,同时激活了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内容图式,引入目标词汇,为下一步的阅读做了词汇等准备。

4.略读

(1)略读首尾段,回答Where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might have been published?并填空: Who: ________When: _________Where: _________What: __________How:_________

(2)略读全文,将三种困难 (①in daily life;②in academic requirements;③in social activities)与相关段落匹配。

5.寻读

(1)寻读第2至6段,找出谢蕾在三个方面遭遇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在黑板上逐步形成并填充概念图 (见图2)。

(2) 再次寻读第2至6段, 填表 (见表2)。

【分析】

图2

表2

本部分是 “读中”阶段的两项任务。任务通过几种不同的信息输入与转化模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和重点。略读的任务是从材料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寻读的任务比略读的要求高了一个层次,设计围绕留学生活的两个方面即difficulties和benefits,设置了需要解读和重组信息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信息转化,将言语信息转换成概念图或表格,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整体处理语言材料,既有效地检索具体信息,提炼主要信息,帮助学生构建文章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课文知识、层次、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把文章中相关联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得更加有序,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记住课文的知识脉络和内容。图表还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概括与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理解的层次和思维的层次,为下一步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活动做了铺垫。

(三)深层理解重运用与分析

深层理解的阅读任务主要是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设计的任务通常是分析篇章结构、复述、概括大意、推理判断、推测作者的态度或写作目的、对作者或人物的评价等。完成这些任务时学生的思维角度要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上述课例深层理解的阅读任务是:

1.理解文章结构:How is the passage structured?

2.概括:借助概念图,用约30个词概括文章大意。

3.小组活动:四人小组谈论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Xie Lei is?并从文中找出信息以支撑观点。之后学生陈述小组的观点 (见表3)。

表3

【分析】

这一部分还是在 “读中”阶段。认知文章结构的任务看似简单,但需要学生站高一层去 “俯瞰”全文,总结出新闻报道类文章的结构特点,训练了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篇章构思能力。寻读时形成的概念图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看清文章的结构,更准确地提取文章的要点,概括文章大意,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小组讨论中要求学生评价谢蕾的性格品质并指出推理的依据,推断的内容是文章没有明示的,学生在分析、综合各种现象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有逻辑、有根据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要求层次更高。

(四)评价性理解重评价与创造

评价性理解的阅读任务主要是批判性阅读,对应布鲁姆的分类学中两个高级层次即评价与创造,一般在 “读后”阶段呈现。这一层次的任务要有思维的深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围绕前面的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步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提取文本以外的知识,达到从学习阅读过渡到在阅读中学习的目的。

上述课例的评价性理解的阅读任务是:

讨论与思考:四人小组选择下列之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共同分享:

(1) Why was Xie Leinumb with shock when she got an E?

(2) How should we write an essa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3) How did Xie Lei come to be a more autonomous learner?

(4) Why do you think the reporter used some direct speech in the passage?

【分析】

这些对写作风格和作者观点的讨论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交流甚至提出新观点的过程,〔11〕是典型的批判性阅读思维训练。这些问题使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或人生的启示建立了联系,使学生从观念、情感、文化、或者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思考,〔12〕并激发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问题也涉及到了阅读的本质,在阅读中进行了文化熏陶、人文渗透和思想传播。问题 (1)让学生对比中西学习风格 (即谢蕾前后所用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问题 (2)根据谢蕾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文风,是一种文化德育的渗透;问题 (3)要求学生总结谢蕾成为自主型学习者的变化过程,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学习中的调控策略;问题 (4)基于语篇材料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关注了新闻类体裁的语法特征、词汇特征和表达意义的方式。问题的总体难易度适当,紧扣阅读的内容,与前面的任务逻辑紧密,都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具有较强的思维挑战。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表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大体现就是阅读任务的层次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设计难度递进且逻辑紧密的阅读任务,由浅层到深层,由基础到顶端,由细节到梗概,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实施多层次的阅读训练,逐层、分项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12(9).

〔3〕 〔8〕 〔12〕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 〔6〕 〔10〕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五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7〔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邱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目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