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推拿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临床观察

2014-11-30 08:08顾罗加孙文里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骨伤方剂患肢

顾罗加 孙文里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浙江 海宁 314400)

四肢发生骨折后,通常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外固定等治疗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难以避免患肢肿胀的发生[1]。患肢肿胀长时间不消退会影响静脉回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延长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引发伤口感染以及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对患肢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2]。近年来,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研究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推拿骨折远端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局部感染所造成的肢体肿胀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其中男性73例,女性65例;年龄18~77岁,平均(44.39±12.42)岁;桡尺骨骨折患者4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33例,掌骨骨折患者22例,肱骨骨折患者21例,股骨骨折患者15例。按照肿胀评定标准[3],Ⅱ度肿胀患者79例,Ⅲ度肿胀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5.24±10.47)岁;Ⅱ度肿胀患者 41例,Ⅲ度肿胀患者29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4.92±13.74)岁;Ⅱ度肿胀患者38例,Ⅲ度肿胀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自拟方剂联合按摩治疗,方剂由青皮15 g,木香15 g,陈皮15 g,延胡索12 g,三七 12 g,川芎 12 g,乌药 12 g,枳实 9 g,柴胡9 g,香附 9 g,乳香 9 g,没药 9 g,甘草 6 g 等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推、拿、按、捏、打、揉等按摩手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受伤情况避开骨折处选取特定穴位或者部位进行按摩。两组患者均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胀消失时间,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4 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患肢的肿胀以及疼痛明显缓解,肿胀程度改善≥70%,肿胀减轻时间≤3 d。有效:患肢肿胀以及疼痛有所减轻,肿胀改善程度20%~70%,肿胀减轻时间3~6 d。无效:患肢肿胀以及疼痛程度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为 (3.94±0.62) d, 短于对照组之 (6.13±0.95) d (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率、呼吸、脉搏及血压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骨伤患者患肢肿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后期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小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液向外渗出至组织间隙,使组织间质发生水肿,此外,疼痛时机体出现肌肉反射性痉挛,使患肢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管壁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5-6]。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容易导致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坏死、骨不愈合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7-8]。

中医学认为,气滞、血瘀以及热毒是导致骨伤患者后期发生肢体肿胀的主要病因[9]。正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本观察以行气活血立法,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其中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木香调中导滞、行气止痛;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乌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枳实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香附理气解郁;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三七散瘀消肿、定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乳香活血止痛;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诸药配伍,共奏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在内服中药基础上,配合中医推拿手法,不仅能疏通筋脉、活血化瘀、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而且能够软化疤痕有效减轻患者肌肉的紧张及痉挛,从而减轻患者患肢的肿胀[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自拟中药方剂配合推拿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患肢肿胀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1]高福强,李子剑,张克,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9):724-727.

[2]金国军,曹逸,孙立喜,等.消肿散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51-53.

[3]余王芬.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7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9):647.

[4]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0-234.

[5]陈超,郭海英,徐道明.骨伤患肢肿胀康复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252-254.

[6]邱继明.土家民族药活血接骨膏治疗骨折肢体肿胀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933-935.

[7]刘菊芬.冰硝散外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44-45.

[8]张铭华,练克俭.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5):2816-2818.

[9]王田,刘更,张惠利,等.中风后患肢肿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6-117.

[10]邵先舫,刘志军,陈绍军,等.治伤散巴布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1):58-60.

[11]王华颖,王文政.中药涂擦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39-1340.

猜你喜欢
骨伤方剂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