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万宁市“四大引擎”着力打造“花园城市度假胜地”

2014-12-02 01:07林仕錤曾保慧汪哲之
今日海南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林仕錤 曾保慧 汪哲之

近期,万宁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思想,借鉴兴隆热带花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启动机制、规划、环境、产业“四大引擎”,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新路子,着力打造“花园城市,度假胜地”,努力谱写海南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引擎一:创新机制和载体,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万宁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海南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确保万宁生态文明建设有目标、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建立绿色GDP考核制度,将生态市、生态文明镇和文明生态村(生态村、小康环保示范村)等各类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及其成效纳入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绿化宝岛”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落实国家“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政策,积极推进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个人资金投入生态产业,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

2、创新载体,抓好典型示范。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推进。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市委书记多次召集有关市领导和旅游、财政、城管、住建、农业等部门现场调研、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确定把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各驻点1个村庄,实行典型培育,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庄建立一批样板村,作为示范工程。各镇主要抓好辖区镇墟的清洁管护,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

3、创新宣传方式,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倡导节能、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风尚和生态文化氛围,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介节能减排、绿色建材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切实抓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办好中华龙舟赛、国际海钓赛、国际冲浪赛等大型赛事。

引擎二:重视绿色人居规划,引领花园城市建设

按照“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积极完善村镇及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实现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乡绿色空间的规划统筹。编制花园城市、各镇绿地保护发展等系列专项规划,目前已经完成编制(含评审通过的)的各类城乡规划49个,正在编制的规划18个。其中,完成编制的规划分别为城市规划2个;旅游区规划16个;乡镇规划22个;专项规划3个;村庄规划6个。2014年,将完成修编全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和全市197个行政村规划,启动编制1495个自然村规划,并把礼纪、和乐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同时,重点抓好兴隆绿道、兴隆热带花园、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三角梅公园、青皮林主题公园、冬山河带状公园及东盐线、223国道、高速公路、高铁沿线等绿化示范点建设,并对万安大道、文明北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园林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万亩,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建成区的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构建5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的生态绿色网络体系,形成各类绿地相互渗透的花园城市生态格局。

引擎三:狠抓节能减排,强化生态保护

1、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严格执行节能等级审查制度,禁止新上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项目,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目标;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管力度,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作用和使用效益,推进建筑节能,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城镇新建建筑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90%;实施节能惠农工程,推进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工作,推广节能灯20万只以上,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150盏。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大力推进镇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等减排工程,提高该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达标处理率。进一步健全“市、镇、村”三级垃圾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强力推进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综合治理太阳河、小海、老爷海,加快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治理工程和万城规划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

2、强化生态保护,加强重点河流和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对该市热带雨林、青皮林、红树林、东山岭地质公园、兴隆热带植物园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该市生态服务功能和碳汇。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加大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健全城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城乡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与供水和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完成和乐镇盐墩村水井、英文村水井、礼纪镇茄新村委会台风河以及南桥镇高龙溪等一批典型镇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立桩定界工作。完成牛路岭饮用水新水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工程,将供水规模由5万吨/日扩建为10万吨/日,开工建设军田水厂,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16宗,受益总人口2.6万人。

引擎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1、推进生态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围绕“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气—热作”“猪—沼气—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扶持创建养鸡村、养羊村、养猪村。继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建设一批绿色农业基地,全力打造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大奶洋、曙光洋、冯家洋、东澳坡4个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2个常年蔬菜产销一体化示范基地。推广喷滴灌节水设施6.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万亩。推广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有机质20万亩。大力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加快龙首河、太阳河、东山河综合整治。依托热带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季节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槟榔烘干技术绿色改造惠民工程,改造土法槟榔烘干灶500个。建成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省级观光果园。

2、提升生态工业发展水平,增强生态经济发展活力。倡导发展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新兴工业。做好礼纪、乐来两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接保障能力。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管理,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推进水上飞机、电动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引进多家槟榔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做大做强槟榔产业。切实推进金兴橡胶厂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扶持万州制药、小旺奇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节约型转变,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精品。以建设花园城市、打造度假胜地为目标,通过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高科技景区示范点,加快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新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优秀旅游品牌,启动兴隆热带植物园创建5A级景区、兴隆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工作,完善兴隆侨乡绿道网建设。实施花园式生态旅游“十佳百点”工程,策划包装精品套餐一日游、两日游专线旅游,在慢行绿道、咖啡驿站、旅游景区、美食餐厅、宾馆酒店、住宅小区、文明生态村、商业街区、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十个方面的关键节点,启动花园式生态旅游“十佳百点”工程建设,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绿色长廊。积极推进绿色饭店评定工作,争取3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评上绿色饭店,做到现有星级饭店的节能减排都能达标。以景区理念规划建设新农村,推进美丽乡村整村改造,创建文明生态村61个,其中每个镇创建样板文明生态村2—3个,以农家乐、家庭旅馆、慢行绿道等项目带动新农村建设,做美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打造长丰镇文通村、龙滚镇福塘村等文明生态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