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014-12-04 16:44张永缜
理论月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本质马克思

张永缜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环境与资源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它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落脚到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实现上,落脚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已经上升到更高实践层面,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中国梦关于人生出彩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线,是对马克思对人具体化关怀的应用和实践。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 “联合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能单纯抽象化,而是要落实在现实、具有差别性的人之上的。所以,马克思的人学在抽象思辨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中,更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在抽象的类与现实的人中,更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在论及社会发展的动力时,关注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预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向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展望时,关注全人类的解放,更关注每个人的解放;在涉及对人的理解时,注意到人的类特性,更注意到人的现实的社会差别性,关注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的社会关系,注重区分人之间的心里差别,把人看做个性化的人,把人描绘成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个人。从认识人的类特性到认识人的现实的社会差别性再到认识个人的个性,这是马克思思考人的问题时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思维路线。[2]马克思关注人的个性,从人的个性来认识个人,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实现的,他把有个性的个人和自由个性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确立下来。那么,马克思从关注全人类的解放到关注每个人的解放展示出他的人学思想的真正彻底性。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状况的批判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生人的异化,说明人类发展是以牺牲个人全面发展为代价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阻碍个人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马克思努力构建未来社会个人发展的模式,实现人类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一致,其发展趋势是实现自由个性。[3]人的个性化发展是在劳动中实现的。生产中人们分工的基础是人的自然差别,是人的个性特征的不同表现,人的劳动产品应当是人在实现自己本质、表现自己个性特点过程中的副产品,是自我个性特征的物化,渗透着个人的意志、情感和审美,与生产者本人是直接同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 ”[4](P34)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劳动也是人自我实现的载体,也是人的目的所在,劳动既作为手段维持我们事实性的存在,又作为目的维持我们价值性的存在,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作为目的的生产的过程是人作为人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本质和个性生成和表现物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和个性是个人在遗传和各种环境作用下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智、意志、情感、技艺、能力、审美、艺术、创造性等各方面人性特色。生产的过程与人的本质的形成与个性的表现应当是统一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劳动目的性和手段性二者是分离的,处于被剥削阶层的人无从谈起价值性存在,挣扎在死亡线上,仅仅维持的是生存,人的异化严重到马克思所说的人如动物般的活着,而动物从其本能出发却比人还自由。在应然层面,人的劳动要尽量从自己的真心所爱和兴趣出发,因为生活的最终目的就在人的终极价值里,能将生活的目的融入到生产劳动活动的过程中,那么,生产劳动活动本身就是人的幸福和快乐所在,形成了过程即目的、目的即过程的生产劳动模式。这样的劳动模式使人充满激情,激发人无限的活力,促使人乐此不疲地投入到生产当中,人的个性才能和审美感受全部展现出来,人的劳动成果也相应地会成绩显著。劳动成果是人作为人的本质和价值的物化,通过交换,在他人使用和享用自己的成果时,自己的价值和幸福会放大,在自己的劳动成果社会化时,自己的个性和价值也社会化了,这样的生产劳动是人自己真正的生命活动,在人以价值性存在主导下手段性的事实生存已不再统治人,人在劳动中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这预示着每一个人都有获得人生自我实现的机会。梦想标示着个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爱,预示着人的最高价值追求,预示着个人最本真的欲求,是个人审美个性和意志情感的体现。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国梦对每个中国人来说第一层面是追求生活物质层面的改善,第二层面是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教育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三层面是追求尊严、自我实现的价值理想,概括起来说中国梦就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一文中概括“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时提出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摘引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14/11/6206853_285321028.shtml,2013年5月14日。每个人都应当在劳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出彩,将生产劳动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载体,个性化发展的物质过程。同时,社会关注人民的梦想,这就是社会扶植每一个人去成长,关注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为每一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人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有确立自己梦想的权利,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均等机会,都有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条件。中国梦将党的十八大关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的要求具体落实在关注每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化发展上,中国梦将社会对人的关怀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由社会宏观层面的人文关怀推进到微观上对每个人生命个体的关怀,从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关怀上升到尊严和价值的关怀,上升到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关怀,上升到人的自我同一的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上升到人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境界的关怀,上升到人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界统一共生的关怀。

中国梦将每一个人看做智慧和创造的因子,用十三亿人的磅礴力量创造出一切美好的东西,这种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思想的应用和实践。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认为人的现实化、具体化离不开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马克思从人的本质中逻辑地引出人的需要,由人的需要逻辑地引出人的创造性生产劳动。[6]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上讲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其内在本质力量来说,是他的需要,而就其内在本质力量的表现、实现和确证来看,则是他的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现实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自我诞生、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历史。[7]

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马克思人学理论里,人的生产劳动与动物的生产不同,具有自由自觉的性质,其深刻的内涵乃是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来实现其创造本质。这一本质便是人的本质的类意义上的规定,它是人的主体性的本质。[8]这种主体性本质只有当劳动成为人的真正生命活动的时候才能实现,这时劳动成为一种享受,人用美来审视对象,人的本质力量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人的创造才能将得到极大的开发。“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劳动是我真正的、获得财富……内在的必然性的需要。 ”[9](P38)劳动是 “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实践感觉 (意志、爱等等)。 ”[10](P125—126)外界事物只有作为美呈现在人的感觉时,人的感觉才以人的形式而出现,“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说来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11](P125—126)应当在劳动中 “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当人在审美中从事劳动时,人的本质力量的宝库将完全打开,人的创造力的巨大释放将创造出无数的历史奇迹。工业社会的人类文明成果无非是人的创造力之花结出的丰硕果实,“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 ”[12](P128)

当劳动成为人的真正生命活动的时候,社会财富的创造不只是以工作时间而更将以自由时间来估量计算,因为在自由时间中,人从自己的审美兴趣出发进行劳动,在劳动中人与自身保持同一,艺术的、科学的、创造性的自由劳动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指标和尺度。人无论在外在或内在方面,无论人的社会方面或自然方面,都将具有一些崭新的性质。“自由时间——不论是作为闲暇时间或从事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都会把它的占有人变成一种全然不同的主体,而且变成这样一种全然不同的主体以后,他会重新参加到直接生产过程里去。对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来说,自由时间是受教育的时间,对成人来说,自由时间是从事实验科学,在物质上制造发明、实习和使科学物化的时间。 ……”[13](P225-226)生产力在人的个性才能全面充分展现之后将以极大的速度不断发展,“人是目的”的科学含义将真正出现,人的存在本身也将面临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人在生产中与自身同一,也将克服资本逻辑对人的异化、对社会的异化。那么,中国梦正是要契合每个中国人的本质、需要,将生产劳动上升到人的本质生命活动的层面,为每个人生命之花的绽放创造条件,激发每个中国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实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生命本质的自我同一,这将翻开中国历史发展中人的确认和发展的革命性的一页,也将结束西方人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拉起资本逻辑下诸多弊病衍生的当代西方文明之幕,续接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理想价值,开启人类文明新型模式的实践之足。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14]用对梦想的追求在个性化的生产劳动中激发出每个人的创造活力。13亿人不仅是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更重要的是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只要13亿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社会关注每个人的本质力量和需要,创造条件激发和培育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进每个人将自己的职业与创造潜能统一起来,用自己潜能的开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服务社会和人民,实现每个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统一共生。所以,习近平同志将创新精神上升到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思想的精神性和价值性提炼和升华,他指出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中国道路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爱国创新是核心,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就能激发出中国人民无限的创造力量,一切困难都能战胜,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就能实现。”[15]这就是要鼓励人们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这种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凝聚出这样巨大的创造力,我们面对一切困难都会所向披靡。

中国梦强调个人的梦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发展、群体发展和族类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转换规律的应用和实践。

马克思认为,在生产活动中,人们是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人们依照个性差别进行经济交换,在差异性的经济交换活动中人们相互弥补不足,在交换的实现中,人们之间是互为一体、互为需要。人们在交换产品的过程中蕴涵着人们之间对对方本质的需要,平等的交换意味着对对方个性才能、意志、情感和审美的认同、尊重和交流,所以人在生产中保持了与自身的同一之后,人将实现与他人的相互统一。马克思指出:“个人A是个人B所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的所有者,B是A所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的所有者。从这方面说,自然差别又使他们互相发生平等的关系。但是他们因此并不是彼此漠不关心的人,而是互为一体,互为需要,于是客体化在商品中的个人B就成为个人A的需要,反过来也一样;于是他们彼此不仅处在平等的关系中,而且也处在社会的关系中。 ”[16](P197)在生产过程中,我的个性才能对我来说是本质,而对需要这方面的人来说是另一个人的享受和自我本质的实现,人与人就是在这种劳动和经济交换中共同生成自己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需要可以用另一个人的产品来满足,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人能生产出另一个人所需要的对象,每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作为这另一个人所需要的客体的所有者而出现,这一切表明:每一个人作为人超出了他自己的特殊需要等等,他们是作为人彼此发生关系的;他们都意识到他们共同的类的本质。 ”[17](P197)人在劳动中与他人和外物共生互动,劳动的过程就是人与他者相互生成的过程。

生产的过程应当是个人生成自我与生成他人相统一的过程,即个人只有从自我本质同一性出发生成本真的自我、普遍的自我、类的自我,才是真正生成了自我,在生产中生成自我的同时也生成着他人的本质,也生成着本真的他人、普遍的他人、类的他人,例如,你是一个富有音乐艺术个性才能的人,你在本真自我的生产中谱写了美妙的乐曲,演奏出了动听的音乐,唱出了感人的歌曲,你的创造潜力得到极大展现,你在表现自己生命的同时,他人也在你的产品中共鸣了自己生命的本质和个性。你生产的目的是表现自己生命和个性,他人在你的产品中得到生命的回响、共鸣和享受是你生产的额外的结果。所以,在你的生产中,实现了你自己的本质个性和他人的本质个性的双重统一。也可以说,你在享受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人的享受。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2)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自己作为人——作者所加)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和需要相符合的物品。(3)对你来说,我是你与类之间的中介,你自己意识到和感觉到我是你自己本质的补充,是你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我认识到我自己被你的思想和你的爱所证实。(4)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情况就是这样:你那方面所发生的事情同样也是我这方面所发生的事情。 ”[18](P34)

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过程中,人也实现了与自然界共生。生产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产品或者商品,而是生成人,生成世界,人与自然界的共生。当人达到与世界的共生之时,也就是人进入到马克思所说的类本位阶段,人在生产中不仅生成自己的类,也生成整个自然生命系统的大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也就真正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界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身体的一部分。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文是“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第9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向自己作为社会的即人性的人的复归,这个复归是完全的,是自觉地保留了发展中所得到的全部丰富性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对抗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肯定、自由与必然,个体与族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 ”[19](P120)这将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的理论高位和思想深度。

在资本逻辑下,人在生产中与自身相异化,人与他者相对立。如马克思所说:“占有者所拥有的劳动产品往往不是自己本质和个性的产物,那么他就与产品相异化,同时生产者本身与自己的产品更是相异化。私有财产本身由于它的相互外化或异化而获得外化的私有财产这个定义。首先因为它不再是这种财产占有者的劳动产品,不再是占有者的个性的特殊表现,因为占有者使它外化了,它脱离了曾是它的生产者,并且对于不是它的生产者来说获得了私人的意义。 ”[20](P27)在资本逻辑的理性社会,人的理性是片面的,人与自身、与他人和他物处于相分裂的状况。社会表现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过去表现为个人对个人的统治的东西,现在则是物对个人、产品对生产者的普遍统治。 ”[21](P29-30)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冷漠的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各个人看起来似乎独立地(这种独立一般只不过是错觉,确切些说,可叫作——在彼此关系冷漠的意义上——彼此漠不关心)自由地互相接触并在这种自由中互相交换。 ”[22](P113)在这种情况下,人在生产劳动中无法实现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共生,所以现代社会中人与自身的分裂、人与人敌对的关系、社会对人的压抑、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现象层出不穷,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人自身相异化。那么,异化的劳动“是生命的外化,因为我劳动是为了生存,为了得到生活资料。 我的劳动不是我的生命。 ”[23](P38)

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美国梦是资本逻辑下的个人主义梦想,而中国梦是实现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界共生的梦想,这种梦想与共产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要实现人类整体的解放和每个人个体解放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强调,“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还必须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24]美国梦的个人主义理想已经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到贫富分化加剧、资源枯竭、环境危机、动力不足、人与自身的异化、人与自然界对立的境地,而中国梦是要为人类创造一个人与自身同一、人与他人和自然界共同生成的美好世界。以创新精神为驱动的中国梦,坚持走中国道路,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走出农耕文明的藩篱,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局限,开启新型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第三次工业革命倡导的是一种审美性的劳动、知识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这与中国梦的内涵是相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其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实施和保障的,而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它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生命活动和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深刻内涵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将推动我们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为人类探索新的文明形态。

总起来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要求珍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生存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那么中国梦将人个性、价值、发展权作为新一代领导班子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是依据马克思人学理论将科学发展观深化到一个新的层次,实现对人关怀的更加切近、全面细化和具体化,更进一步贯彻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党章明确规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那么“四个尊重”是我们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那么中国梦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理路,进一步突出和彰显了尊重创造这个主题,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深刻内涵,关注人的创造潜能,尊重人的个性化劳动,重视人的本质生命活动的劳动,鼓励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劳动,重视调动人的创造激情,激发和培育人的创造活力,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时代形式展现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对当代中国社会促进人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作用。它将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人的发展层次和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发展机会更加平等,创新驱动更加增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构建超越资本逻辑的西方工业文明模式的中国道路,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 标 奋 勇 前 进 [E B/O L].2012-11-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 t m,2013-08-19.

[2][3][6][7][8]韩庆祥.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像[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9][18][19][20][21][22][23]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摘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14][15][24]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EB/OL].2013-03-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17/c_115053201.h t m,2013-08-19.

[10][11][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中国梦本质马克思
马克思像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设计的本质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