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慈心满意和共情疲劳状况及其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2014-12-04 03:49周秀敏苏西越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共情意愿量表

周秀敏,苏西越,胡 蓉

1992年Joinson[1]定义“共情疲劳”的概念以描述急诊科护士在接触创伤病人后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2011年Stamm编写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QOL),用于测量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生活品质(包括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2]。调查显示,不同专业护士均存在严重的共情疲劳[3-5]。护士在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并给予同情和关怀的长期过程中积累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可能危害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离职率增加[6]。目前国内有关于此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护士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其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以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达到降低护士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我市市区4所二级以上医院内科、外科、精神科、肿瘤科、急诊科护士48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22人,女467人;年龄19岁~51岁(27.36岁±6.42岁);工作时间2年~30年;学历:中专16人,专科287人,本科及以上186人。入选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认知理解能力正常,理解调查目的并同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人口学特征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从事专业、职称等内容,由研究者自行设计。②离职意愿量表:李栋荣等[7]翻译自Michael并修订,共计6个条目,采取Likert 4级评分,总分6分~24分,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强。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3,内容效度为0.677。③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由郑杏等[8]修订,包括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3个分量表,其中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属于共情疲劳。每个分量表均含10个条目,采取Likert 5级计分法。条目1,4,15,17,29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均为正向计分。计算各维度原始分,利用SPSS 16.0软件将原始分转化为Z分,根据公式[标准分(T)=10Z+50]计算T,将各维度标准分与常模的25%(T=43)、75%(T=57)进行比较,<25%表明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症状的严重程度为低度,25%~75%为中度,>75%为重度。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重测信度为0.93。

1.2.2 调查方法 现场集中发放问卷并收回。采用统一解释语进行说明,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和配合,匿名自愿填写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24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共情疲劳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状况得分为54.33分±16.12分,表明症状严重程度处于中度接近重度。不同特征人群得分比较见表1。离职意愿得分为16.27分±3.4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离职意愿与慈心满意、共情疲劳呈正相关(r=0.34,P<0.01)。

3 讨论

目前认为共情疲劳产生的必要条件包括创伤的持续刺激和对病人的情感转移[9]。虽然有关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以及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10],但共情疲劳已严重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护士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症状严重程度接近重度,专业生活品质低下[3-5]。然而调查仅限于部分专业的护理人员,且国内尚无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常模数据统计,调查结果是否反映护士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真实状况有待大样本研究,以获得更为客观的结论。影响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工作环境等[8]。本研究比较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的共情疲劳症状发现在不同年龄、职称的护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而婚姻状况、学历则无影响,原因可能和刺激持续时间有关。低年资、较低职称护士年龄均较为年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对职业价值的全面客观认识,接触暴露程度不足,因而共情疲劳症状相对轻微。据此认为共情疲劳可能存在时间累积效应,在某一时间节点之前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后进入平台期。另外,不同性别护理人员亦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和男女之间的心理弹性、调节适应能力不同有关。男性面对痛苦的耐受和调节适应能力弱于女性,因而共情疲劳症状更为突出。共情疲劳不仅表现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同时会加强护士离职倾向。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疲劳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显然,离职意愿受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非仅限于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影响。需要重视的是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对护士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研究认为,当个体处于健康水平(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较为低下的状态时,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成为其优先的价值取向[11]。职业引致的负性心理体验会降低护士对职业的认同和投入程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结果表现为逃避以及离职倾向的渐趋增强,以避免职业对自身心理的危害。

表1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比较(n=489)

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慈心满意,降低共情疲劳发生率,进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国外提出的主要干预手段包括促进护士明确工作性质、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教等。Meadors等[12]针对ICU护士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提出自我关爱技术,对缓解共情疲劳症状取得满意效果。目前国内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共情疲劳的预防和干预应成为护理管理者和心理工作者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1] Joinson C.Coping with compassion fatigue[J].Nursing,1992,22(4):116-120.

[2] Stamm BH.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nd fatigue version 5(ProQOL)[EB/OL].[2011-03-20].http://www.isu.edu/bhstamm.2009.

[3] Bakker AB,Le Blanc PM,Schaufeli WB.Burnout contagion among intensive care nurses[J].J Adv Nurs,2005,51(3):276-287.

[4] Jenkins R,Elliott P.Stressors,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Nurses in acute mental health settings[J].J Adv Nurs,2004,48(6):622-631.

[5] Rourke MT.Compassion fatigue in 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 provider[J].Pediatr Clin North Am,2007,54(5):631-634.

[6] Prifferling JH,Gilley K.Overcoming compassion fatigue[J].Fam Pract Manag,2000,7(4):39-46.

[7] 李栋荣,李经远.矩阵式组织结构下角色冲突、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关联性研究[D].台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2000:1.

[8] 郑杏,杨敏,高伟,等.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的信效度检测[J].护理学杂志,2013,28(5):13-15.

[9] Crumpei I,Dafinoiu I.The relation of clinical empathy to the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J].Pro-So Behav Sci,2012,33(1):438-442.

[10] 孙炳海,楼宝娜,李伟健,等.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18-1526.

[11] 龚俊,雷澄,苏西越,等.护理行为的关怀性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C):525-526.

[12] Meadors P,Lamson A.Compassion fatigue and secondary traumatization:Provider self care on intensive care units for children[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8,22(1):24-34.

猜你喜欢
共情意愿量表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