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师生认知冲突表现、成因及影响研究①

2014-12-05 23:52丁斌马焱薄浦潘志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冲突师生理念

丁斌 马焱 薄浦 潘志龙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2.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31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存在已逐渐能够接纳和融入,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行为习惯的差异性也导致不同人群之间会发生一定的摩擦和冲突。而师生冲突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对较为常见的矛盾,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由于心理、价值观、角色、占有资源和知识的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对立和相互干扰的互动。[1]在本次研究中所探索的对象仅针对于狭义的发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的师生冲突。而对于冲突本身,从其对双方的作用来讲可以分为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良性冲突对于矛盾双方起着积极、正面的效应,而恶性冲突则具备破坏性和毁灭性,其对矛盾双方起着负面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表现、成因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为解决师生课堂矛盾提供一系列有利于缓和、杜绝师生恶性冲突发生的对策性建议。

1 体育教学中师生冲突表现

1.1 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取向的相互背离

对于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而言,课堂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师隐性课程内容均是二者联系的桥梁和平台,二者通过这些内容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而人是有其思想和差异性特点的思维个体,往往在信息交流时由于双方的观念、理念和喜好不同会产生沟通问题,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而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原则及个人设计思路所确定和安排的,在此,当教学内容背离了学生的兴趣取向时,则容易产生信息交流的不畅,进而引发教师预设与学生兴趣的不一致。

1.2 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及知识背景与学生的不对称性

教师的观念、知识水平等相关思想、要求、价值观及知识结构与学生有着较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对称性也是体育课堂中师生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这一外在表现可以从教师的时代背景和知识结构来进行阐述。如当教师在教授某一个动作或技能的时候,其讲述方式比较科学和规范,但一些学生由于认知基础较差,会依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来对教师的讲解进行信息的加工,但最终所理解的方向与教师的初衷产生了偏差,而久而久之,这种偏差会逐渐扩大,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与教师所教有巨大差异时,便会产生消极情绪,而反过来教师也会对该生的学习提出质疑,则甚至导致认知上的冲突,这便是知识结构上的冲突形式。

1.3 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创造性学习需求的冲突

通常教师们的思维理念所反映出来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均是有理有据、有证可循的。[2]但学生却不然,其思考不受已有知识体系的束缚和约束,对事物保持了较大的新鲜度,一旦发生兴趣,则会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解。这种思考方式虽然其缺乏依据,往往其思考的方向和结果并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正确理解,但如若过分限制或禁止此类思维,则剥夺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求权利,且不利于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创新自主能力。

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篮球投篮科目学习为例,通常按照大纲和教师教学习惯,普遍会从单手肩上投篮教起,且对于动作细节会进行逐渐完善。这一教学进程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学生对于投篮这一技术动作的理解却大多不是建立在教学课本和教师的理解之上,而是通过电视等媒介及现实篮球比赛中所获取的第一表象,由此产生了对于篮球投篮动作的初步印象。而这些视频录像及现实动作往往都各种各样,动作形式上有不小的差异,这就使得学生所建立的动作表象与教师所教正规动作不同,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理念来学习时,有些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就渐渐的偏向于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练习,而这往往与教师所教的技术要求有悖,故而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冲突行为。

2 体育教学中冲突形成原因及影响

2.1 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与创新性学习间的矛盾

教师对于教学的把握、思维方式及执行理念均来自于其日常教学进程中所获取的经验和自身系统知识体系。[3]那么这一系列内容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正确的教学理念及规律把握使得教师能够依据客观教育规律来进行思维推演,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思维保障,但其也有着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尤其是固定性,并不是指教师思维的固定,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而产生对教学活动理解、执行的某种模式化思考。因此,相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相对空白,则二者之间容易产生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当教师强迫、限制甚至批评学生的自身理解方式时,则学生对于教师的反馈会有抵触情绪,而且如若矛盾加大,所产生的冲突也会越大。

2.2 课堂教学的预先设置与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生成性的不符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度与程序的实施都是在课前准备的前提下来开展进行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一课前备课对于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育意义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与教师所预计的那样符合其教学设置和安排,这时往往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会缺乏兴趣,甚至不予配合,这就导致了师生间矛盾爆发的隐患。

教学过程是个双向的信息交流活动,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有其生命性和生态性,而教育过程中频繁的信息互动又产生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及生成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生产性与预设性之间会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因此,教师如果处理好了,则可以利用这对矛盾体互为补偿、互为促进的良性作用去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使其产生教学效益。而运用的不好,则会爆发出诸多负面影响。

2.3 教师权威与学生探究间的把握不足

教师的权威性地位也是与学生创新性学习和探究产生矛盾的一个因素之一。当然教师的权威性并不是一个消极因素或者负面因素,在此我们指的是对于教师权威的过度使用。实际上,这一因素的作用通常是发生在上述关于二者思维、理念及教学方式出现问题时,由于教师对于权威性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冲突进一步严重。师生在产生分歧时,虽然教师的意愿和期望是正确的,但方式却过于直接,容易导致学生的不理解和消极性情绪,故而可以考虑先肯定其创新性思维,让其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想法,再求更正。

2.4 年龄落差所带来的文化、情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性

师生间年龄的较大落差也是二者课堂教学沟通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这种落差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4]教师与学生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群体,其分别所属于成人亚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而这两者在文化价值观念、情感表现、行为规范及心理动态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而在这方面所引发的冲突中大多是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导致的。其受社会上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加之自身辨识能力不足,对于一些不良文化缺乏认识,故而将所有感兴趣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纳入其中,并体现在各个方面,因此,课堂教学也在所难免。也就是说学生此类不愿屈从于社会主流意识及观念的行为最终反映到对教师教学的不认同,且分歧加深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冲突表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广大青少年学生受外来文化影响其价值理念、人生观及行为习惯较之以往有明显差别。而这当中所引发的体育教学课堂师生冲突越发严重。这些冲突表现主要有:内容与兴趣不符、二者认知结构不对称的认识冲突、固定化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性学习需求的冲突等三种。其冲突引发的主要诱因与师生的思维、理念、教学安排、学习兴趣、教师权威及年龄代沟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建议

无论是哪种冲突及诱因,均可将其归纳为对度的把握。在解决体育课程中师生冲突现象的途径之中,教师始终应作为一名主导者和引入人,主动性的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中易发冲突的苗头和现象,教师应从细微入手,对课堂教学冲突形成一定的监控,使其在萌芽发生之时即可消灭。

[1]张金芳,刘秀英.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4(4):126-128.

[2]田国秀.接纳冲突一当代教师面对师生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7-30.

[3]叶为,韦耀阳.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0-101.

[4]周兴国.课堂里的师生冲突:根源及对策[J].教育评论,1999(1):48-50.

猜你喜欢
冲突师生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师生讨论改病句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