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身气功竞赛功法规则变化对其将产生的影响

2014-12-05 23:52田怡然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功法评判气功

田怡然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 竞赛规则演变动因分析

1.1 内部因素

首先是规则条文的使用与应用条文的执行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规则条文的制定是为了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激发运动员潜力,展现项目特点。因此,当规则条文与应用条文产生矛盾时,就需要对规则进行修改。其次,随着运动员竞赛水平的提高,队员之间的技术差异逐渐缩小,因此规则需要不断的精细和量化才能使评判合理。最后,健身气功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属于“主观性”评分项目,评判存在可量化的内容和难以具体量化的内容[1]。因此如果规则本身科学性、可比性不足,将会导致本项目的技术缺乏明确走向,造成规则的发展滞后于技术和内容的发展,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1.2 外部因素

竞赛规则在发展变化时会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竞赛规则与制定者、裁判员、运动员之间的关系[2]。规则制定者制定规则的出发点会影响项目发展方向;裁判员根据规则对比赛做出评判,所以裁判员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规则是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规则应使运动员对技术的处理和动作的理解有深刻的想法,开发自身潜力,给予项目更多的生命力。为弥补公正性和准确性方面出现的漏洞,需要不断完善规则,从而减少在评判时明显的主观倾向。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自身的文化特点,而竞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如何调和竞赛性与民族性的矛盾也是促进规则不断改良的重要考虑因素。

2 新旧规则内容对比情况

2.1 新规则的核心为难度动作的修订

根据比较发现,针对难度动作方面的规则改动呈现出幅度大、范围广的特点。易筋经和八段锦都只有一个难度动作未被修订。在评判标准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难度动作完成时的观察面,降低了评判时的主观性。如易筋经中的直举腿平衡,旧规则的扣分点是举腿的脚尖低于水平,新规则的扣分点是举腿的脚跟低于髋。水平是一个较为虚化的概念,而“髋”,即髋关节,则是一个真实的结构,更加利于裁判员观察。在规范动作方面,重点抓难度动作的难度系数,大大避免了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如八段锦中的吻靴,相对于旧规则,新规则的扣分点中多了支撑腿脚尖未正对前方一项,这将加大对股后肌群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韧带的拉伸范围,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除了难度动作,新规则还对以往比赛中的常见错误做了重新要求,意在纠正不规范动作。对于新规则强调的某些动作与呼吸、意念要配合也可以说是一种规范。

2.2 未改变动作演练水平的评判标准

新规则中对演练水平的分值仍然是三档9个分数段,评判也继续沿用旧规则中的标准。虽然每套功法都要求运动员能做到动作规范、呼吸顺畅、意念集中等,但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既要突出重点注意全面,又要有所区别注意联系。这些都需要裁判员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地体的把握好评分尺度。特别是对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次全部完成评判的项目,更要注意到前后评判尺度的统一性[3]。

3 从规则改变看竞赛套路技术的发展走向

3.1 规则演变与技术发展的辨证关系

规则是技术发展的准则,技术促进规则的完善。规则的制定确立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健身气功竞赛功法技术发展的客观存在,对规则的变化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规则的建立与发展,依赖于一段时期内本运动项目的具体实践,对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纵观健身气功竞赛功法规则的变化不难看出,一方面规则的修订会对其运动技术的发展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健身气功的发展也会促进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使其适应健身气功运动发展的需要。两者形成了一种制约与导向,促进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3.2 新规则对竞赛套路的影响

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同其它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一样,其规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追求动作评判和打分的公平、公正;继续对难度的追求和探索;“美”是本项群竞赛规则的不变追求;“难”与“美”兼顾;更加人性化[4]。新规则的改变提高了比赛的难度,也给比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成套动作的熟练程度及稳定成为比赛的关键。增强运动员动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将成为提升比赛可观赏性的重点内容。另外,随着比赛难度的提高,运动员有可能淡化对气功本质的追求。若忽视了对功法本身内涵的了解和认识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演练过程中出现气息不稳、心绪不宁等现象。新规则对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将消灭已出现的错误动作,运动员对动作原理的理解和对动作技术的处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认识伴随的是新技术的产生,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运动员需要有新的突破才能保证自己在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健身气功比赛虽然套路和伴奏相同,但从比赛中能看到不同运动员对动作技术的把控、对节奏的处理等都有所区别。改变新规则以后运动员又需要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调整动作。

3.3 新规则对推广健身气功的作用

同属健身气功的两套功法,竞赛功法是在普及功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竞赛功法规则的变化也将从侧面对普及功法的发展产生影响。要完成一套竞赛功法需要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特别是柔韧、平衡等[5]。这将不利于其在年龄较大和运动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开展,但同时又突显出了普及功法在大众体育中的优越性,使两套功法习练人群的针对性将更加明确,为健身气功的多元化发展铺开了更广阔的道路。竞赛功法规则的改变提高了它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在不改变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可利用资源使其能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为普及功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每一个项目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创新的道路上还应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违背本质。对于健身气功来说应该即要在外观上加以“包装”又要充分发挥它健身健心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练习健身气功的队伍中来。

4 应对新规则的训练对策

4.1 提高训练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以往的比赛情况来看,参赛者年龄基本在16~30周岁之间,参赛队员大多以半专业方式进行训练,有一定的基本功,但在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训练周期短。随着新规则的诞生,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要求将逐渐提高,需要在认真研究和掌握了新规则后,运用更加系统、科学的训练手段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4.2 强调稳中求进的思想

和所有的体育比赛一样,在比赛时能够稳定的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是能否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针对新规则和竞赛功法时间较长的特点,平时训练应该以一种稳中求进的思想来对待,加大对难度动作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以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水平。所以在健身气功运动员选材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选择多—粘混合型运动员[6]。

4.3 保持项目特色、突出个人风格

健身气功的概念决定了其功法的内涵。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三者不能简单分离,如果只强调某一环节,则将使健身气功的竞赛失去意义,成为只求一点,不问其他的肢体竞赛[7]。新规则的改变对功法本身的相应规范,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方向。训练中万万不能忽视队员的演练水平和理论基础,要深入理解与探究其本质才能在外形上将其演练出来。教练员需要因人而异制定计划,为运动员的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

[1]虞定海.开展健身气功竞赛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68-71.

[2]杜寿高.从对竞赛规则的研究,探讨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走向——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及训练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

[3]冀运希.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

[5]于海,姚丹.我国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开展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87-88.

[6]宋金超,田小培.从气质类型谈健身气功运动员选材[J].体育世界·学术,2011:17-19.

[7]张斌.对开展竞赛健身气功比赛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44-45.

猜你喜欢
功法评判气功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