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2014-12-08 16:07贺业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瓣膜病华法林心室

贺业健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在老年人中常见, 发病率和年龄有关, 一般规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 老年人年龄超过60岁患心房颤动的几率>1%,年龄超过70岁发病率超过5%[1]。心房颤动可引起诸多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血栓栓塞、心肌缺血等, 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健康。为提高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水平,作者现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20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5例, 女55例;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76.2岁。其中, 持续性心房颤动46例, 男26例, 女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74例, 男51例,女23例;病因中高血压病26例, 冠心病28例, 风湿性心脏病18例, 心肌病1例, 病窦1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脉搏紊乱、头晕、晕厥、疲乏气短、呼吸困难等。

1.2 诊断标准 通过常规的24 h的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来证实该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通过运动平板实验诊断冠心病状况;以医务人员临床诊断和患者的CT或者MIR证实诊断脑卒中。沿用陈灏珠老师的《实用内科学》中的分类方法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类, 可将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永久性、持续性和阵发性三类。120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5岁, 有脑血栓栓塞史并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心房颤动栓塞发生高危患者。120例患者中用药时间超过1个月, 并且每周用药超过3 d的称之为经常用药者。心房颤动的确诊作者按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以及患者的随访记录中所述,通过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来确定是否有心房颤动的诱因。该120例患者用药状况均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2]。相关医务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脑卒中状况、生存率等。

1.3 治疗方法 120例患者均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病, 纠正心功能不全, 抗凝以及预防治疗脑栓塞等;②药物复律;③电复律;④控制心室率;⑤射频消融。

2 结果

该120例患者中高血压占21.7%, 冠心病占19.0%, 风湿性心脏病占15.0%, 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仅仅以小比例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动占61.7%, 持续性心房颤动占38.3%。通过统计发现, 该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药物复律49例, 控制心室率71例, 治疗所用药物为地高辛或者倍他乐克, 给药方式为口服。该12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剂量调节, 约91%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室率能够维持在60~80次/min。120例患者中有90例采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心房颤动的基础疾病表现为心力衰竭、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据统计, 通过对目前因心房颤动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状况占50%以上,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占30%左右,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状况占25%。心房颤动患者的危害主要在于心房颤动能够增加脑卒中危险和心源性死亡的几率, 是非常危险的。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状况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没有心房颤动的患者高出大概6~7倍[3]。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心房颤动一旦合并瓣膜病,那么患者出现脑栓塞的情况将会大大增高,这种增高可以达到无基础疾病者的17倍左右。

本研究通过分析12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 它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可以使说是主要诱发心房颤动的原因。由于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患心房颤动的几率有增加的趋势, 究其原因, 这与现代社会中, 大多数人过着快节奏, 高速率的生活关系密切。而在此高节奏的生活中, 心理的紧绷状态和高度的精神压力,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等三高的实物摄入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得不说是冠心病形成的又一大诱因。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都可引起心肌缺血状况的发生, 而心肌缺血可以致使心肌传导速度有所下降从而形成折返, 这就导致了心房颤动的发生。有研究发现, 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 其心房间质的不均匀性纤维化不仅加速了慢性传导的发生, 而且如果诱发心房颤动, 将使心房颤动维持增加, 扩大了心脏, 是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和提高心肌兴奋性等因素, 这将都是心房颤动诱导的发生。

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并且控制心室率是众多基层和三甲医院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在过去, 内科医生们都尝试过多种药物转复及维持窦律来治疗心房颤动, 现在很多医院也是如此治疗,但是疗效并不理想。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例如:心力衰竭、肺损害和心律失常等, 结果导致药物治疗不但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反而因为其过多的副作用引出诸多问题。临床医师寻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那就是控制心室率。①应用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动过速的发生;②能够得到较好的依从性;③可以降低住院率,因为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 也能及时的调节用药量。

综上所述, 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应用华法林抗凝是非常有效的。本研究揭示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结果不好, 主要是应用的其他药物, 而应用华法林的老年患者中治疗效果不好的仅占6.3%。然而, 还有很多的患者并没有采用抗凝治疗或者虽然进行治疗但并不能坚持应用药物[4]。心房颤动老年患者的治疗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心房颤动发生血栓而引起严重后果的认识, 同时普及相关的并发症知识, 更需要及时的监测患者的状态。因此, 若要让更多的心房颤动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 拓展知识面, 同时加强对抗凝的教育的普及,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张秀锦, 李小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影响因素分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 11(3):183-185.

[2]陈翔,秦永文.关注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新医学, 2009(11):701-704.

[3]孙艺红.高血压与心房颤动.中国医药导刊, 2004, 6(4):264-266.

[4]张绍深.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在心房纤颤中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14):125-126.

猜你喜欢
瓣膜病华法林心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