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4-12-09 17:41刘俊华夏江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

刘俊华+夏江宝

摘 要: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实习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实习教学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尤其在学生野外实习成绩考评方面亟需改进和完善。在多年的生态学实习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生实际,科学组织开展生态学野外实习并构建实施多元考评机制,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活动合理衔接,实现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提高了学生在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促进了生物环境类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学野外实习;多元考核;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148-03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 in Ecological Field Practice

Liu Junhua1 et al

(1Binzhou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Wild Pla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Binzhou 256603,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field pract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abilities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and it contributes to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for students. There are lots of shortcomings in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ecological field practice. Constructed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mod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specialty and students,activated effectively the degrees of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ecological field practice,and prove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Ecological field practice;Multivariate evaluation;Teaching assessment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剧,促使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基础学科,且在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其学科使命与历史任务也显得愈发艰巨[1-3]。近年来,在高等学校生物环境类专业的生态学课程教学中,都十分注重生态学科上述特点的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动植物及微生物等是其研究的主体,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生态学野外实习是将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环境要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认识自然,深刻理解和把握地球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关关系及其作用规律的过程,其在生态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由于各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高校长期以来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未给予充分的重视[4]。笔者结合多年的生态学实习教学工作实践,在对生态学野外实习工作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和梳理,着重在构建野外实习机制和野外实习考评模式两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生态学野外实习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特点与功能定位

1.1 教学特点 野外实习教学是生物环境类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重要基础实践环节之一[4-5]。基于生态学课程和学科的固有特征,使得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同时还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即兼具季节性、区域性等特征。

1.2 功能定位 作为高等学校生物环境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生态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又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培育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和训练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4-7]。

2 传统实习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为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的是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尤其注重以应用性和技能性为中心的实践教学。

然而,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野外实习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学系院组织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对实习工作简单进行安排部署,再由系院教学科或教研室制定实习方案,而后组织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召开动员会,然后开展实习,最后简单地进行总结和成绩评定。虽然实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得以有序开展,但在整个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常常导致实习过程中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出现。对于实习学生而言,若没有科学问题作为引导,则无法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实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再加上教师实习指导形式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最终的实习效果通常不够理想。此外,在整个实习环节质量提升的诸多制约因素中,考评形式的单一性、考评机制的不合理性等的负面作用表现也较为突出。endprint

3 生态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1 构建野外实习机制,有效引入“学生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 基于对传统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客观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论证后,逐步构建起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整体目标导向的野外实习工作机制,有效引入“学生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3.1.1 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与学生沟通 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讲授野外实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以各种形式征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准确把握学生对实习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思想状态,为后面实习方案的制定和实习内容的规划奠定基础;在实习方案制定过程中,注重听取学生意见与建议并认真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好实习方案,规划好实习内容与实地勘察路线。

3.1.2 强化指导教师责任意识与指导能力,提高实习指导工作质量 教师应预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看资料搜集和查阅有关实习地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特点与植被状况等,并组织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实习计划,如通过实习发现何种科学问题及如何分析和解决等。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对于自然界某种生态系统类型,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勘察后,迅速说明该生态系统类型、基本结构组成及相应环境特征;对于生态系统内的植被群落,要求学生进行结构特征调查,特别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水平等进行测定;对于陌生植物物种,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植物检索表或野外实习教程准确进行物种鉴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此外,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比较不同生物物种间及不同生境中的相同物种之间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差异,并归纳出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动物种群分布和动态,以及特定生物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3.2 实行多元综合考核评价,切实保证实习效果与质量 因生态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无论其组织实施还是总结评价都要通盘考虑、系统谋划。为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切实保证实习的效果与质量,我们对野外实习考评方式进行了改革,从单一对结果的考核转变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多元综合考核评价。(1)实习前:在多元考评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实习工作开展之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状况、计划制定的参与度以及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的有效性进行量化评测,并作为前期考评的主要依据;(2)实习中:在实习活动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参与实习主动性和现实表现、阶段性实习任务的达成度作为实习过程评价依据;(3)实习后:将学生实习结束后的野外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成绩等作为实习末考评依据,对3个阶段成绩赋予一定权重(比例一般为30%、40%、30%)分别计分,继而得到学生实习工作的综合成绩,从而达到全面考核、客观评价的目的。

多元考评模式在生态学等专业实习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及对所学专业的认可,专业归属感不断增强;同时,通过主动参与生态学野外实习,其基础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和强化,并激发了学习热情,有效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从野外实习效果和学生综合成绩方面来看,改革后的实习教学考核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从根本上确保了教学质量与实习效果,使学生专业技能与科学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野外实习是培养生物环境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基础教学环节的生态学野外实习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并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有机结合,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合理衔接,充分体现生态学野外实习的综合性、应用性与研究性等特点[7];同时,还须厘清专业课程之先修后续的内在联系,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和统合。

参考文献

[1]冯远娇,陈桂葵,苏贻娟,等.生态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2):192-194.

[2]戈峰.现代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陈印平,刘俊华.案例教学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4):120-122.

[4]闫明,白聪,要元媛.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77-1578.

[5]覃玲玲,周兴,莫莉萍.“环境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3:165-166.

[6]秦钟,章家恩,叶延.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6-17217.

[7]王育鹏,张震,欧红梅.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38-13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