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大学生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14-12-16 08:27韩文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频数元认知航海

崔 浩,韩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体育工作部,辽宁大连116026)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随着航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航海类学生既有强壮的体魄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笔者从元认知角度出发,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及理解,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监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实现了自我监督与评价、自我指导与检查。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实施游泳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游泳教师开辟了一条高质量的教学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大连海事大学2011级海上专业和陆上专业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每个班级25名男生(年龄:海上专业20.76 ±1.128,陆上专业20.36 ±.994)。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文章,搜索有关元认知、认知心理学等文献资料80余篇,并进行归纳整理,进而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根据本研究内容需要,遵循问卷设计要求,向训练学专家、运动心理学专家、体育社会学专家咨询后设计了“大学生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问卷”“元认知知识问卷”“元认知体验问卷”。“大学生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问卷”部分共设计了26道问题解到,“元认知知识问卷”和“元认知体验问卷”部分分别设计了10道题目。

(2)问卷信度。问卷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估计,相关系数为0.863,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3)问卷效度。本问卷采用特尔斐调查法,通过发放“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对15人的问卷效度检验及评价进行了两轮调查。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最终采用认同度高于85℅的指标作为问卷调查内容,说明此问卷指标具有较高的效度。

1.2.3 访谈法 就游泳教学中“元认知训练”教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和从事游泳教学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访谈与咨询,获得了有效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教学实验前后所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2.5 实验法

(1)实验设计。为了论证航海类与非航海类游泳教学进行元认知训练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实验对象选取大连海事大学2011级航海专业和运输物流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参加试验的学生均为男性。同时,被试者实验前的基础技术水平测试为25m蛙泳计时游,由两名游泳教师进行测试,只记取25m蛙泳成绩。测试结果为航海专业学生平均成绩为31.11±2.371s,非航海专业学生平均成绩为30.64±1.644s,由此可见,航海与非航海专业学生25m蛙泳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实验班级均采用元认知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数相同(19周课),教学内容皆为蛙泳技术,蛙泳动作为五个基本动作,实验器材采用索尼S811型号水下摄像机,先在电视上以录像显示动作,看完录像后要求实验对象讲出自己记住的动作,之后实验对象进行动作学习。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反复观看录像反复练习,使学生学会动作。此教学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学生在学习动作之前先要填写元认知知识问卷,在学习动作后,再填写元认知体验问卷。

(2)实验因素控制。在实验过程中,两个实验班级均采用相同的教材,进度,学时数、场地器材、考核标准及任课教师。为防止霍桑效应,避免实验对象心态产生异常,两个班级学生都不知道正在实验。对影响教学实验的场地器材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3)实验变量设计。自变量为实验班元认知训练(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因变量是将被试者回忆的自己正确动作的频数作为评估动作监控能力的指标。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航海专业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因素的情况(见表1)

表1 航海专业学生元认知因素相互关系调查表

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表1可以发现,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的相关系数(R)为0.527,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8.860,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进而建立回归方程是元认知知识=0.829+0.924元认知监控。从中可以得出,元认知知识的分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元认知监控的分数平均会增加0.924个单位,也就是说,元认知知识分数高的学生,元认知监控的分数也相应的提高。

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体验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4.365,P 值0.048 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 0.399,回归方程是元认知知识=71.214+0.153元认知体验。可以发现,元认知知识的分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元认知体验的分数平均会增加0.153个单位,也就是说,元认知知识分数高的学生,元认知体验也相应提高。

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知识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11.265,P 值0.003 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 -0.573,成负相关性,回归方程是练习动作频数=6.538-0.631元认知知识。由此得知,元认知知识分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0.631次。也就是说,元认知知识分数高的学生,在练习动作的时候就会相应减少练习次数。

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监控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63.547,P 值0.000 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0.857,成负相关性,回归方程是练习动作频数=1.687-1.313元认知监控。由此可知,元认知监控分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1.313次。也就是说,元认知监控分数高的学生,监控能力强的学生,在练习动作的时候就会相应减少练习次数。

2.2 非航海专业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因素的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非航海专业学生元认知因素相互关系调查表

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44.133,P值0.000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 0.811,回归方程是元认知体验=-0.844+1.155元认知监控。可以发现,元认知体验的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元认知监控的分数平均会增加1.155个单位。也就是说,元认知体验分数高的学生,元认知监控较好。

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知识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19.931,P 值0.003 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 -0.586,成负相关性,回归方程是练习动作频数=2.707-0.441元认知知识。由此得出,元认知知识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0.441次。也就是说,元认知知识分数高的学生,在练习动作的时候就会相应减少练习次数。

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体验经方差分析结果F值为68.347,P 值0.000 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为-0.865,成负相关性,回归方程是练习动作频数=0.078-0.929元认知体验。也就是说元认知体验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0.929次。即元认知体验分数高的学生,学生在练习时的心情会较好,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就会降低。

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经F检验显著性不明显,F值为1.746,P 值为0.199(>0.05),但从 R 值可以得知成正相关,也就是说元认知监控分数越高,元认知知识掌握的越好。

2.3 航海与非航海专业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差异(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航海类专业学生与非航海类学生在掌握动作元认知各个因素都存在较大差异,显著性较高。

表3 航海与非航海专业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的差异分析表

航海类专业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元认知知识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经t检验可以得知P值0.000(<0.05),具有较高的显著性。说明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掌握游泳技术知识方面总体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

航海类专业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元认知体验也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经t检验得出P值0.000(<0.05),具有较高的显著性。说明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技术训练中心理焦虑现象不明显。

航海类专业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元认知监控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经t检验可以得知P值0.000(<0.05),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数据越小说明监控效果越好。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技术练习中对自我控制能力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练习动作频数上要少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说明航海类专业学生能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3 讨论与分析

(1)航海类与非航海类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知识的差异分析。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于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因素的认识。元认知知识是调节活动的基础,包括世界知识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大致可区分为关于人、任务和策略的知识三个范畴。人的知识是指学习者主体方面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内差异的知识,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任务的知识是指在认知材料、认知任务等方面的知识。策略的知识是指关于主体在某种认知活动中哪些策略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不同策略的具体使用条件等。

航运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航海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是航海运输业,经常会与水打交道,航海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理解到游泳技能对他们的专业的重要性,在学习游泳技术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它产生了兴趣,或者说是有意识的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说,航海类大学生元认知知识上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大学生。调查发现,航海类专业学生了解游泳知识的途径是网络、游泳学习班、书籍等渠道,这对游泳技术的掌握是有帮助的。而非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后也上游泳课,但他们只掌握了比较简单的游泳技术,平时没有也不重视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体验,所以说,他们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略差些。

由于航海类学生之前有过游泳技术学习的经历,对技术动作有着丰富和熟悉的想象,比如说在学习“蛙泳蹬水”动作时,航海类专业学生可以将动作表象迅速地转换到动作的概念上,这样学生就会将复杂的信息变成简单的信息,并且在练习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技术动作。在实验中发现,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看完录像后,在陆上模仿时动作做的较为标准,并且理解动作很深刻,到水中练习时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可能是由于通过视觉表象形成的动作概念,在实践时很难控制完成。

(2)航海类与非航海类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体验的差异分析。元认知体验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有关情况的觉察和了解,是一种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包括对知的体验和对不知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体验、高兴的体验与沮丧的体验等。元认知体验可以出现在认知活动的任何阶段,如认知活动的前后、或在进行过程中。元认知体验对于认知活动能否继续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元认知知识为元认知活动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中介,元认知技能是元认知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航海类学生元认知体验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这与他们掌握了较好的游泳运动技能和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航海类学生平时在思想上对在上游泳课就比较重视,把它当成一门主科课程来学习,而非航海类学生恰恰相反,只把它当成一项健身项目来练习。在实验中发现,航海类学生由于元认知知识了解较好,故在练习时较为自信,这种自信会对学生在技术练习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动作结构。

非航海类专业学生由于元认知知识方面的匮乏,导致元认知体验分值较低,在实际练习中表现为恐惧、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情绪,因而对技术学习和掌握产生了负面影响,体会技术动作不充分。注意是一个由中枢控制的有限容量,当个体需要同时操作两个以上任务时,容量就在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干扰到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注意空间,使身体运动能力下降,学习进度减慢,同时自信心下降,学习动力也会不足。

(3)航海类与非航海类学生掌握动作元认知监控的差异分析。元认知监测和自我调节,是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监测和调节的控制作用体现为: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确定学习时间的分配;选定信息加工的类型;选择加工策略;发动继续或中止识记或者提取过程。

元认知监控是个动态过程,在学习动作中主要体现在学习动作前的制定计划、学习过程中的监视及评价、学习动作后的检查和动作学习时采取的补救手段上。在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手段和学习效果的总结与完善即是元认知监控,同时,元认知监控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修正作用。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元认知监控能力方面要强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这在实验数据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技术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度要好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其注意力集中度高,在学习时能够把握动作的关键环节和学习的主要任务,对学习信息能够合理有效的加工。而非航海类专业学生注意力水平相对低,对技术学习需要先思考后再加工,并不断地修正调整。

学习计划是对行为的规划、调节和检验。计划是个体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而使用和修改的一组决策或策略。计划是自我生成的,并且产生于行动之前。计划调节行为可以通过内部言语来实现,所以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由于航海类专业学生之前有过游泳的学习经历,对游泳知识有一定了解,所以其在学习计划制定方面,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而这对其学习游泳会有很大帮助。而非航海类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由于经验较少,所以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航海类专业学生与非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与练习频数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2)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知识相关系数为11.265,回归方程为练习动作频数=6.538-0.63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0.631次。

(3)航海类专业学生在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监控相关系数为63.547,回归方程为练习动作频数=1.687-1.313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1.313次。

(4)非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相关系数为44.133,回归方程为元认知体验 =-0.844+1.155元认知监控,可以发现,元认知体验的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元认知监控的分数平均会增加1.155个单位。

(5)非航海类专业学生练习动作频数与元认知体验相关系数为68.347,回归方程为练习动作频数=0.078-0.929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分数每增加1个单位,练习动作频数平均会减少0.929次。

4.2 建议

(1)参与游泳教学的教师应了解元认知的规律及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元认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游泳教师要多了解元认知能力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监督自身所学的技术动作。

[1] 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1):68~74.

[2] 汪玲,郭德俊,方平.元认知要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44~49.

[3]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频数元认知航海
大航海争霸
航海博物馆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
失衡滞后的航海高级人才教育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