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

2014-12-23 22:35张建松
创新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型学术协同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加快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创新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作为人才集聚的高等院校,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步伐,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营造与监督,更需要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创新、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实现建设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提升高等院校知识创新能力。

创新型大学;环境

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创新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作为人才集聚高等院校,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如何提升高等院校知识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创新人才,从而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已成为当今教育战线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外部环境

建设创新型大学,最关键的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打造,但对高校本身而言,首先需要立足本校实际,为教师从事科研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1 在高校内部营造鼓励探索、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建设创新型的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还要有海纳百川和兼容并蓄的气度。因此,学校应努力营造鼓励探索和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学术氛围。只有这样,各类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各种创新活力才能竞相进发。当前,应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手,倡导学术自由与知识创新,营造有利于学术活跃和创新以及创造性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1.2 加大协同创新力度

2011年4月24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1]首次将协同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协同创新在科学研究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情况下,高校虽然拥有各自不同的学科门类,但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研究当中普遍倾向于在自身学科领域内开展研究,这就造成学科之间缺乏学术交流的弊端。而协同创新则要求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学科之间有效协作,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进而逐步培育地区乃至全国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同时,高校主动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从而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持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3 建立严格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

受各种因素干扰,近年来,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实验数据造假等各类学术道德败坏事件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不断发生,不仅影响到研究者个人,甚至损害了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学术领域不规范的评价机制,这些原因导致学术研究中团队与个人科学道德及诚信不断下降。因此,要避免这种恶劣事件的持续发生,促进学术的良性发展,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和学术良知,自觉增强抵御学术失范及其腐败的免疫力,同时需要相关领域建立严格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以维护知识的尊严与学术的圣洁。

2 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内部环境

建设创新型大学,不仅需要学校加强外部环境的营造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1 集中精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学生。对学生来说,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更新人才培养质量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要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防止重理论、轻实践,把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成分来对待。要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定位,在教学内容和培养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实践基地,将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对能力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为了充分体现科研的人才培养作用,教师所负责的科研课题可以吸收不同数量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学生只有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才能接触到本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并对本领域的学术与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科研训练,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2.2 组织合理的研究团队

现代社会,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而限于精力与学力等因素,每位学者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只有整合力量、开展合作研究,才能实现重大研究项目的攻关,推动研究达到更高的研究层次。

而在团队成员的构成上,必须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科研梯队。在团队当中,每位成员拥有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知识结构,成员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能够将不同的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创新。团队成员通过密切合作,对促进基础研究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团队建设中,还要重视科研梯队中中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这样才可能推动该相关领域研究活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3 大力开展前沿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而在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体系中,高校特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生力军。因此,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必须在各相关前沿领域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指向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最高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经验。

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同时,基础领域的研究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原始创新活跃的程度、水平的高低。‘加快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基础研究’等则是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2]所以,只有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才能进一步推动前沿领域的研究,从而充分发挥源头创新的作用和效益。

2.4 提升知识贡献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高校要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强对企业和社会的服务功能,推动与企业联合科研,努力将学校的学科优势与企业的产业链衔接起来。各高校都有各自的学科、人才、地域、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应根据区域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实际,选择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

高校的专家学者要充分了解地方政府、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以往合作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在广泛征询校内外专家和政、产、学、研合作各方意见,并充分考虑各方不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按照既要遵循科学性,又要具有现实性,既要立足当前国家尤其是区域或产业发展的急需,又要体现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要求确立协同创新的主题。

总之,高校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步伐,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营造与监督,更需要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创新、扎实工作。当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想深入开展并取得成效,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保障和外部政策的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并促使其发挥才干的良好制度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的综合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并进一步发挥大学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2]侯建国.寻找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 加快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G640

A

1671-0037(2014)07-21-1.5

本文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成果。

张建松(1982-),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韩关系史、文化交流史、水文化及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型学术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