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期河南农村村落街道空间发展研究

2014-12-23 22:35陈红刚
创新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村落尺度街道

陈红刚

(安阳市龙安区交通运输局,河南 安阳 455000)

现时期河南农村村落街道空间发展研究

陈红刚

(安阳市龙安区交通运输局,河南 安阳 455000)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承载和反映了传统的农耕文明,做为人居环境的基本单元完美地解决了居住、生活、交往等需要。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落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落的格局、民居形制、街道空间等都与以往大为不同。本文选取河南农村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现时期村落街道空间的变化特征及特点,并进一步剖析未来发展的对策,为农村街道空间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村落形态、街道空间、村落

1 背景研究

传统村落是我国古代社会居住、经济、文化、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古人精神和物质家园的载体,其空间形态更是完美地诠释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从村落规划至民居建设等各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约束,导致了许多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的村落建设空前的高涨,更是加剧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消失。其中,村落街道空间的改变更为显著,空间尺度、材质、形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街道空间是村落空间的骨架,决定了村落空间的总体格局,各地村落由于所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的不同,街道格局也不尽相同,如北方村落的街巷空间大多呈垂直相交,街道等级区分明显;而南方水乡的街道则随水就势,形态较为自由;山地村落的街道往往随等高线分布。但是无论在何种形态下,村落街道空间都记载了村落历史,蕴涵了村落文化,形成了村落空间布局特色。因此,本文旨在以河南村落街道空间为对象,研究现时期传统村落在经历过新农村建设以后其空间形态的变化,运用实例分析与理论剖析双重手法对引起变化的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尤其是街道空间变化的特征,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期对以后的村落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现时期河南农村村落形态的变化

农村经济社会的改变也带来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村落形态的变化,这种改变存在于村落形态的各个层面,如村落自然环境、建筑空间、街巷空间等等诸多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空间格局的变化。传统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村落既是农民的居住地点也是其农业生产地点。进入现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化和工业化,所需劳动力逐渐减少,加之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农村无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务农也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活动内容,居住在村落需求中的地位逐渐重要。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便利性取代了生产的便利性,成为农民选择居住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以往村户遂土地而居的需求得到改变,村落空间由传统较为分散的状态缓慢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分布状态。

2.2 尺度失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村落往往呈现出封闭、内向的空间特征,而到了当代,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村落的空间尺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以人为本温馨、舒适的尺度变得空旷而失真。

首先是村落规模的逐年增加,由于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加之人均居住面积的提升,现时期河南农村村落规模在逐年增加,耕地则日趋减少。村落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了诸多后果的出现,如增加了村民交往的距离,村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村民之间往往有血缘上的联系,这是与城市居民区最本质的区别。村民之间的交往比城市居民间的交往要普遍很多,而过大的村落规模在客观上阻碍了村民之间的交往,同时也不利于村落事务的管理。其次是建筑尺度的变化,传统村落往往以单层民居为主,围绕着与民居尺度相似的公共空间。近些年来,随着村民经济状况的提升,河南农村中翻盖民居的现象逐渐增加,且有越盖越高的趋势。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农村翻盖的新房大多是2层,而最近几年,翻盖房屋中建3、4层的现象逐年增加,在一些临近乡镇的村落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一些管理比较松散的地区,农民自建用房高达5至6层,并且单层面积较大占满了整个宅基地,甚至占据了村落公共的街道空间。除了民居的尺度过大,现时期为了发展经济,许多村庄中开办了许多新型产业,与这些产业配套的建筑如厂房、市场等建筑在尺度、型制等方面与村落民居极不协调,且往往建筑质量较差,破坏了传统村落和谐的美学思想,以及亲切、人性的尺度和以居住为主的功能。

2.3 村落景观趋同。中国传统村落景观形态万千,可谓“十里不同俗”,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即使在地域条件比较匀质化的河南,各村落也往往由于自然水系、道路、节点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但是到了现代,人们改造自然条件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之村民在建设时缺少对村落、环境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在村落的建设中肆意改造,违背了科学的原理和景观的生态性。比如村民在村庄建设时常常将自然弯曲形态的河流与道路做人工的取直处理。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村落总体形态的规整,但是利用人工的材料以及笔直的形态破坏了自然形态的河流和道路多样性和生态性,不利于生物的生长。

3 现时期农村街道空间的变化

道路是村落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村落的格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河南农村村中道路有了较为巨大的变化,虽然在道路走向、空间格局等方面还以沿袭传统村落为主,但在建造材料、空间尺度以及村落内部道路跟外界交通联系等方面则变化巨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尺度巨大。传统村落中街道宽度的设计依据主要是方便行人往来并兼顾畜力车辆的通过,所以道路往往比较窄,村落中的主要街道宽度也就是3至4米左右,次级路及支巷则更窄,甚至有的小巷单人通过都会感觉狭窄。而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村民购买汽车的人数逐渐增加,村落中的街道空间要考虑汽车通行和会车需要,主要道路路面宽度已普遍增至6至7米,多的可达10至12米。

3.2 村落街巷空间等级减少但密度增加。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等级分明,主路、次路,小巷、支巷等。而现在农村中的小巷和断头路在民居建设时常常被改造而逐渐消失,村落街巷空间等级减少,但街巷空间密度增大。

3.3 景观单一。传统农村的街道空间路面材料常常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区域的地域性材料修建如石材、石板等,由于材料的不同,及天然材料的丰富颜色及质感,街道空间形态丰富多变,而现在的农村街道空间的界面材料基本上都是沥青路或水泥路。景观单一而雷同。此外,村中道路的修建常常会受到政府统一安排,虽然整齐规则,但却丧失了视觉上的丰富感。

4 街道空间变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现时期,河南农村街道空间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4.1 农村街道空间的匀质化。统一的材料、统一的尺度造成了村落空间单调,村民缺乏归属感。也破坏了传统村落丰富、和谐的村落景观。

4.2 较大的尺度带来生活的不便。较大尺度的村落道路方便了汽车等交通工具和农用机具的出行,但却隔断了道路两侧居民之间的交往,同时,街道往往是农村孩童的嬉戏场所,过多的交通给孩子们的活动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村内道路常常为了方便交通,尺度与过境公路如省道等相类似,通畅却无变化,丧失了生活道路应有的尺度上的亲切感,减弱了村民心理上对家园感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解决现时期河南农村街道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后的农村道路建设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村民对道路建设不断增长的生活及心理上的需求:

4.2.1 农村道路的建设,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注意对传统街巷空间的保留和延续,最大限度地延续传统村落的风貌。

4.2.2 街道的建设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宗旨。村落生活的主体是村民,村中道路的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生活和生产需求,不要追求所谓的统一规则,而忽略了村民需求。

4.2.3 农村的街道不仅具有交通作用,还往往承担了一定的交往空间的作用,在道路建设中,要考虑道路功能的多样性。

[1]肖莉.乡镇形态结构演变的动力学原理[J].西安冶金学院学报,1994,04.

[2]刘滨谊.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12.

[3]王路.农村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学报,1999,11.

[4]赵喜伦.试论村镇居住建筑的形式与风格[J].华中建筑,1998,01.

[5]王赢.关中村落形态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

TU984

A

1671-0037(2014)07-22-1.5

陈红刚(1977.6-),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规划与建设。

猜你喜欢
村落尺度街道
热闹的街道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油画《村落》
街道生活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宇宙的尺度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