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采购新机制及其影响

2014-12-23 22:35张丽丽
创新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新机制馆员决策

张丽丽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4)

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采购新机制及其影响

张丽丽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4)

近年来,美国图书馆界逐步推行“读者决策采购”以及期刊采购中实施的“按篇付费”等充分尊重读者意愿的采购新模式,这些新举措受到图书馆以及读者的青睐。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采购新机制逐渐被更多的美国图书馆所推崇。引起国内学者对此的关注、研究与思考,如何使这种新的采购模式很好地应用在国内图书馆领域,以读者为中心的采选新机制的推行会产生什么影响,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读者;读者决策采购;采购新机制

201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其中“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名列第一。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采购新机制逐渐被更多的美国图书馆所推崇。

1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的内容及研究现状

1.1 用技术完美体现传统的采购理念

这种真正体现读者需求的理念,在今天的技术环境下的应用与成功体验使得读者与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读者从纯粹利用图书馆的角色转变成为能够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者的主动地位,对图书馆传统资源建设产生了巨大冲击,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模式、新概念。例如应用于纸质或电子图书采购的“读者决策采购”或“读者驱动采购”以及期刊采购环节中的“按篇付费”等新名词、新举措。

1.2 采购新机制的内容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具有代表性的为:其一,应用于印刷版图书和电子图书采购领域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 PDA)、或者“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DDA)。其二,应用于以学术电子期刊为主的连续出版物采购领域的按篇付费模式(Pay-Per-View,简称PPV)。

1.3 对此新模式的研究现状

有关应用于图书领域的这样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内学者对电子期刊采购领域的按篇付费研究成果不多见,国内外对这一文献资源采购与服务新趋势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单方面对一种新采购方式的谈论,而且尚未出现适应用于不同文献类型的新的采购模式对整个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领域的系统性的成果。这一采购机制的核心在于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支撑,服务于此种采购模式的新系统的研发与研究还有待加强。

2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的影响

占领图书馆主要文献资源类型的资源采购模式与流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引领了图书馆文献采选的新趋势,势必对图书馆行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与服务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图书馆紧密联系的出版业以及为图书馆提供直接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馆配商的工作模式与服务方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变革。

2.1 对图书馆自身建设与服务的影响

2.1.1 引发传统的馆藏建设领域的新理论。PDA、DDA、PPV的工作理念与方式对传统馆藏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个有机的发展与补充。其中“按需购买”深刻体现了“书是为了用的”,再次证明了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另一方面,根据具体参数设置触发的“购买”、“租用”等图书馆文献采购方式,特别是“租用”的方式,极大改变了传统馆藏建设领域中图书馆的保存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角色,很好地指明了当今环境下对知识获取方面提出的“拥有”与“存取”的论战,使得图书馆更加理智地理解图书馆的馆藏,不单单是“拥有”多少,而是能够提供即时“存取”、即时“服务”等更加人性化的理念与服务。

2.1.2 引起图书馆各个业务流程的重组。以PDA为例,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PDA项目的成功经验中发现,该馆为了配合PDA的有效运作,引发了部门的合并与重组,将馆际互借组并入采访部。我们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整合与重组采访部门和编目部门的业务流程成为顺利实施PDA项目的必要条件。采编部门的岗位设置可以依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来调整,依照学科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科馆员主要负责本学科或者相关性较大的几个学科,过滤文献自助购买系统产生的书目信息,再依据馆藏规划与读者决策采购的协议,做出最终采购订单。

2.1.3 对馆员的影响。从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的典型代表——PDA来分析,馆员从事着大量并且繁重的工作,比如预设文档的制订、书目筛选的原则、对数据的整理以及后期的试用情况、效果评价等方面都需要付出努力。对参与本工作的馆员提出更好的要求,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具有较好的业务素养,并且善于与各类型读者沟通与交流,乐于捕捉专业领域的最新热点问题,能够很好地把握本校资源建设的动态,并敏捷地找到出版动态与本馆读者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2.2 提升了读者的地位

PDA方便了更多的读者提出对文献采购的需求,从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真正实现了信息获取面前的人人平等。尽管多年来图书馆界一直推崇“读者至上”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读者至上”如何操作、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我们先前的努力似乎并没有真正走入读者的切实需求。读者之于图书馆而言是被动地获取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虽然也有“读者荐购”、馆员深入院系调研等工作的开展,但是面对庞大的读者群,能够参与进来的毕竟是寥若晨星,况且读者的具体文献信息需求又是瞬间变化的,即使当时调研做得再好,对不断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也是捕捉得到的。而这种新的文献采选机制,把任何读者任何需求随时满足的工作方式,切实体现了“读者至上”的理念,彻底改变了读者的地位,使其从被动接受文献信息服务到主动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并即时获取的主动地位。

2.3 对出版业出版形态与工作方式的影响

文献资源采购领域“是否可以根据用户即时需求进行即时采购”、“数据资源是否可以开放存取”等问题,引发的以读者为中心新的采选机制,而不是以采访馆员的挑选为主题的采购模式,引发出版业产生出数字出版、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新的工作方式。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紧密,图书馆可以帮助出版社进行印刷版图书的电子化,图书馆帮助出版社建设图书编辑论坛、建立文献与读者互动交流平台;出版社帮助图书馆销售其电子产品;二者可以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可以合作建立电子出版平台或者合作出版学术期刊,共同出版学术著作。

2.4 对馆配商的影响

2.4.1 对其工作方式的影响。不论是期货订单、预订书目还是现场采购,图书馆一次性采购图书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可观的,这种相对集中并且成批量的采购方式,给馆配商的工作提供了便利,集中采购、集中验收、批量进行分编加工,馆配商把注意力集中在后期服务上,而对前期的书目提供方面关注的不多。在读者决策采购环境下,馆配商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从后期加工服务的转移到以订单的生成和及时配货上。

2.4.2 对馆配商的新要求以PDA为例,在提供图书的内容和出版形式上有更高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适合本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精准、完整的书目记录,同时能够提供纸本与电子版图书。在技术层面上,要求馆配商快速掌握与利用先进的技术,积极配合图书采购新模式,使其系统平台能够与图书馆的系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放宽并发用户的数量,方便读者按照需要浏览全文或部分图书内容,并提供打印功能。另外,馆配商的配货速度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在接到订单后,不论数量是大是小,哪怕是单本书,都要在3~7天内将书寄送给读者或者对应的图书馆。

3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的发展趋势

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的建立与推广,势必引发图书馆界对信息资源建设理论进行重建,对参与这一大流程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各要素、各环节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处于上游的出版界、处于中游地位的馆配商、处于下游的重在传播知识的图书馆,都要围绕“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新机制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将引发图书馆服务与读者获取知识过程中信息提供与获取的新景象,同时,这一新的采购机制亦势必深刻影响知识生产与传播流。

[1]刘华.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美国学术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89-93;127.

[2]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36-39

[3]张丽丽.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之际遇[J].图书馆,2014(1):136-138

[4]郭熙焕.浅谈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2011(6):135-136

[5]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6]王玲.“读者决策采购”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5):117-119.

G250

A

1671-0037(2014)07-56-1.5

张丽丽(1979.3-),女,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新机制馆员决策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探索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诸葛亮隆中决策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