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策略研究

2014-12-23 22:35刘英
创新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人类

刘英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策略研究

刘英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它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载负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不仅对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进行阐释,还针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生态文明;理念阐发;传播策略;美丽中国

1 生态文明理念概述

1.1 生态文明的解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总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深层含义也不仅仅是从人类自身出发、从满足人类的需要出发,它同时强调了人类自身的自然本性以及人性的回归和升华,从而达到一种真正的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其本质是自然物质本性的真实表达,是自然规律的时代展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固有属性。因此,生态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1.2 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

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使人类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必须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1987年,“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1992年里约会议扩展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范围和认识深度,还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探求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会议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3 生态文明理念的中国式阐发

几千年来,以儒家、道家、佛教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赵建军在其书中,就儒释道的生态伦理思想写道:“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教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受动的、受约束和受限制的存在物”,自然环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通过劳动改造和美化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统一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重要内容,“人类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反过来也一样。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的关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人、社会和自然三种价值的有机统一体,要求人们客观的改造自然界,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高举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论旗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保证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其中已经蕴含了生态文明的思想,但还没有用生态文明这个词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并指导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成为了中国走文明发展道路的行动纲领,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根本指针。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作为专门的部分提出来,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历届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的第一次。

2 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

2.1 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作用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引领、促进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正确引导舆论。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取决于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形成良好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更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广泛普及知识。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必须首当其冲地重视和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文化深入人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根基。三是增进信息交流。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要实现多维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就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根据不同的阶层需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2.2 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功能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递信息。在信息时代,快速、全面、广泛地传播生态文明信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二是实现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传播活动全面地提升公众的生态素养,就能逐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三是传承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沉淀和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产品,需要生态文明传播来承载和延续。四是协调关系。公众在生态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等也主要通过生态文明传播加以实现。

3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策略

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策略,就是将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理念、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渠道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让公众关注它、接受它,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相关理念和知识得到有效传播,广大公众就会积极地参与、积极地创新,而公众有了科学的理念,也就有了行动的指南,思想问题解决了,行动就会水到渠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大传播力度、增进传播效果、提高传播效率,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据目前情况而言,应该特别注重突破以下几个方面:

3.1 积极引导社会媒体的参与

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过程中,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需要专业的社会媒体去解读和讲解。而社会媒体的受众面广,吸引力大,辐射力强,在面对广大公众传播时,社会媒体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是一些专业性媒体难以达到的。社会媒体能够通过传播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效率。

3.2 采取多种传播形式和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要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还要注重传统的传播方式所发挥的作用。而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撒网式传播,也要区分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必要的分层式传播。在人群中通过各种形式,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造成一定的声势,更要注重传播效果、讲求实效。

3.3 对传播者进行专业的培训

当前,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整体不高,这多少受新闻传播者自身科学素养高低的直接影响。一些新闻从业者自身素养不高,缺乏必要的尝试,就会在传播过程中把握不住所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其造成的偏差往往会导致受众者产生相左的看法,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大力加强对传播者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 对传播的受众者进行分层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与社会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为了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可以在传播中有效地划分层次。目前的传播中,“职业传播者是第一层次;国家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种企业的决策人,是第二个层次。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个层次,是生态文明的直接建设者,比如像大学生、研究生,包括教师,这应该作为传播的重点;第四个层次是分布在各行各业中的‘意见领袖’,通过对他们的传播,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生态文明、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第五个层次是面向广大公众。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力求在公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5 总结

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策略的有效制定和实施,能够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与公众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做许多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来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效果。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会让相关的传播活动实施地更加有效,也必将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行动至关重要。要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要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贯穿到执政理念和实践中。我们相信,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必将为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力量,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增加信心和决心,更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张慕,贺庆棠,严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刘铮.生态文明意识培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0.

[3]刘铮.生态文明意识培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1.

[4]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6]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4.

[7]陈再生.生态文明理念需要传播与教养[A].中国西部发展与研究促进会.生态文明优秀论文集——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暨绿色陕西高峰论坛论文[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27.

[8]铁铮,杨品舒.我国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问题分析[DB/ OL].http://www.cnki.net,2009.

X24

A

1671-0037(2014)07-114-2

刘英(1991.9-),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人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