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2014-12-25 02:10李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降糖药饮食血糖

李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 武威73300)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疾病[1]。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身体健康[2]。1989年奋森提出,如果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可以使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降低50%以上,从而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临床观察对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比较,治疗组采用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5岁;平均病程为25.5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为63.5岁;平均病程27.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1.3 排除标准 有严重全身性其他疾病者;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拒绝或中断治疗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4.1 健康教育 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健康教育尤为重要[3]。糖尿病患者在掌握了自我护理技能后为其出院后继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益于社会和家庭,同时减轻了医院压力。目前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

1.4.2 生活护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睡眠,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及个人的卫生,预防感冒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禁烟酒,尼古丁可以使血糖升高。指导患者定时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使自身精神愉快,去除发病诱因。

1.4.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疾病的控制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患者在达到规定热量范围、营养平衡的基础上,须控制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尤其是甜食,如动物油脂、动物内脏等。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葡萄糖代谢紊乱同时,往往合并脂质代谢紊乱,恣食肥甘油腻食物则进一步加重这两种代谢紊乱,加剧高血糖、高血脂程度[4]。

1.4.4 心理护理 糖尿病目前已经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多会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常常表现为悲观、烦躁、失望、易怒,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心,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以解答,使其解除恐惧情绪,维持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1.4.5 运动护理 研究认为,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5]。所以应在患者相对固定的饮食及日常活动前提下辅助给以运动疗法,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中止,出汗过多应及时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1.4.6 用药护理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6]。主管护士应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不可擅自乱用药物,同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以及作用机制。降糖药的用药时间对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低血糖是因为应用胰岛素、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或饮食失调(食量减少或不按时进餐)等因素引起,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低血糖反应。若因注射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出现低血糖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立即口服糖类饮食或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注射液;饮食失调出现低血糖者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

1.4.7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监测血糖有助于患者对病情的认知,了解血糖控制和疾病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低血糖,同时还可以为饮食搭配、运动量调节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68.2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和多发病,目前的医疗方案尚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护理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社会因素等综合护理。但目前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从生活、饮食、用药、心理、运动、血糖监测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本临床观察通过收集的病例,观察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李红梅.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3):168

[2]兰玲,缪希红.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J].河北医学,2011,17(10):1 397-1 398

[3]李春霞.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1,17(11):1 543-1 545

[4]亓东红.老年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30):2 812-2 813

[5]周艳秋.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8,5(6):45-46

[6]蒋晓华,季黎明,童迟琴.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J].河北医学,2010,16(10):1 182-1 184

猜你喜欢
降糖药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