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烛之武退秦师》谈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4-12-26 14:22刘金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高中

刘金华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具有行文简练、历久不变等特点,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文言分离、古奥难懂等特点,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较低、难度较大,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文言文作文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体现,对于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开展有效教学,全方位做好学生的知识引导极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64-01

一、确定学习目标

特别是对于高一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即课文涉及的基本知识,例如故事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也要学习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二、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进行授课的前提,同时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以便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备课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考虑、周密计划的工作,比如教师要考虑到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等等。此外,文言文备课与普通的的白话文教学备课就不一样,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等等。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大纲的要求,《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高一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仍相对薄弱,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讲解需要更为具体、详细,注重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再次教师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认识到本文在本单元内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到政治、外交工作的风云变幻,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三、进行课堂教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教师的讲解教育。比如对于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本文的历史背景就是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拥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篇课文,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采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富有情感、充满感情色彩,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同时对于文章的难点进行总结,以便教师进行释义。所以需要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同桌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对于简单的就略述,对于难点就要详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常用词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疑难词的理解,比如“烛之武”中的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之武是“烛地,名叫武的人”的意思,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

笔者认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对于文中形象以及思想的分析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所以笔者就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烛之武从一个壮志难酬、英雄末路、满腹牢骚、满心委屈的形象转化为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通过前后的形象转变更能够凸显出烛之武的外交才能。

四、归纳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通过本文的学习就能够认识到危在旦夕、从谏如流、临危受命、洞若观火、以退为进、化险为夷等成语,能够很好的补充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爱国主义情操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词类活用、通假字、倒装句、省略句、古今异义字等内容都需要学生逐步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高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