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分析

2014-12-26 14:41曹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历史教学高中

曹艳

摘  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参加的主体意识。面对高考,我国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关于历史课的教学,很多历史课堂就是一味的讲解历史事件,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历史的来龙去脉,而忽略了课堂历史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带领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保证历史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高中;主体意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71-01

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讲授为主,在教学课堂上总是一味的讲授知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忽略了接受知识的主题,他们是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某个机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们背下知识点,反而忽略了历史课对于学生本身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影响学生们的历史成绩,也会影响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长期下去,学生们对于历史的知识点不能够完全的融合,直接影响到学生历史成绩的进步。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原因

我们所熟知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的是双方的密切配合,通过学习与配合二者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学生是整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体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对教学目标和任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的发挥主体的作用和优势,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主张让学生们坚持主动学习,不仅仅是单单的啃书,而是真正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内涵与知识点。通过培养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可以知晓自身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能够对学习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知识点,通过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来形成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使得同学们从根本上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的探索未知的知识。

1、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学生们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件,通过掌握一些历史人物和国家大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区别,同时,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不断积累,让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避免类似的错误和弊端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并且能够促进我们的生活健康成长。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建一定的情景模拟,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没有在成功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吸取到哪些历史经验教训。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方便历史教学。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老师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到教学目的,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使用特别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充分的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使用一些古诗词或者是历史人物作为课堂讲学的开篇点,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对历史知识有一些更加详细的了解,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接受历史教学的内容,在难点和重点上,应该通过逐个击破的教学方式来阐述,让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容易一些。同时,每个学生也可以提出对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比如历史课上,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熟知的历史知识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增加大家的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重发发挥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大,而且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一个人想要在竞争力巨大的社会中拥有成功,那么就一定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针对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性质,要从基础教学培养开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将主体意识一直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同时,这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现代科技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4、能够促进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教学主要针对的学生的主体学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不能够只做被动学习的扮演者,要积极的投入到历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思维,并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才能够使得他们在历史课堂中主动的参与其中,使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并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学生之间的知识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弥补,以此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孙中山、黎元洪、袁世凯几个人物,对人物的主张思想做一次辩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氛围。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达到自身的教学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们能够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充分理解主体意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为今后的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  芳.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探究[J].新课程导学. 2014(13)

[2] 陈逢葵.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 2013(31)

[3] 于绍胜.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2)

[4] 黄家军.尊重学生主体 打造教学一体化的课堂[J].文理导航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历史教学高中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