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2014-12-26 16:33加央遵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新课程小学生

加央遵珠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校老师不可能教给学生一切知识,因此,在讲解一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则更为重要,也就是培养小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自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智力水平。那么,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会自学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们应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学法指导,尤其是自学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16-01

一、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并不等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带领,教师在引导和带领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小学生设立自学提导。自学提导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

二、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如何去指导,然后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仿法”-“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勤读书报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使学生掌握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学生自学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提高自学能力的着眼点。

四、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计划性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在学习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训练才能培养起来,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地加以培养。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时咬文嚼字。进而练习写提纲、笔记、再练习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整理阅读笔记,不断增加难度。以培养学生课堂听课做笔记的能力来说,一开始教师可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录下来就行了;其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按板书中的重点词语,自已将内容连贯充实起来;下一步教师不再在黑板上板书什么,而只是在讲授中用讲话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示内容重难点,最终要达到教师自然地讲述,而学生完全凭着自己边听、边思考分析,捕捉教师讲授的重要之点记录下来,有示范、有指导、有评价、有及时总结。对一些学生来说,进行资料的整理、分类、积累本身就是一件乐事。读书笔记要求的难度在逐步提高,可是,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读书笔记后,却会受到新的鼓舞;而当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解决了某个问题时学生愉快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从而学习本身又成了促进学习的推动力量。

五、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自学必不可少的就是使用工具书。工具书主要指字典和词典。小学生应主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要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

当今不少小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勤查字典词典是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行之有效地方法,更是自学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及时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单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让学生按我的要求先进行预习。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把找出的本课中的教学中的重难点和预习中遇到的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并在学期中定期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些作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这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将形成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世堪.《小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田晓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新课程小学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