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4-12-26 16:41王艳荣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

王艳荣

摘  要:数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要求我们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数学改革方向和要求,实施素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19-01

在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只有不断地储备知识,才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会受教师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更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于高效率的教学才能有所帮助。

2、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来。

3、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等。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二、培养有效的策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有效的教学策略,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在选题训练这方面,要把具有参考性的数学问题都应用上,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怕算错,或者做错题的现象。老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研究能力。其次,采用联想训练的方式,有些问题并没有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怎样联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可以采用自我出题的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控制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现代的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化,任务紧张化,对教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状态。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要按照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调配授课计划。比如,有个学生突然向窗外看了一眼:教师要把他从外面的世界吸引回来,面对像这种课前没有遇到的情况,如果教师因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便会不知所措,耽误讲课的进度,甚至有可能完成不了课前的准备计划,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沉着、冷静地驾驭课堂,使课堂的教学节奏得到有效的调节。

四、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切入点,课堂将熠熠生辉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就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实验仪器、模型标本等)和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景音、录像、计算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课堂的目标意识、组织调控意识、情感意识、反馈纠正意识、评价意识、学生参与意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这种教学,明显地要求在教学中采取高容量,快节奏,循环反馈,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打破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的习惯与常规。

六、探究学习,重在深入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例如,“学校体育组有30个乒乓球,能装几盒?”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习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独立装盒,探究各种装法,再分小组汇报操作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既可以平均装,又可以不平均装,平均装和不平均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余数,即装盒的方法有多种。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不断碰撞,有的同学提出了“每盒个数都不相同,最多可以装几盒?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撞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方法还没有普及,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要改变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全体教师意识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们反思自己教学上和国家预期目标的偏差。这样,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学校被普遍采用,学生的创新性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辛  迟.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识[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2):34-34

[2] 孙国斌.在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J].小学时代.2010(01).

[3] 邢宝志.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改研究2009

猜你喜欢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