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4-12-26 18:07代秀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代秀丽

摘  要: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54-01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样,兴趣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起动力作用。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也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学,因而数学成绩就会下降。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目的可以看成是学习的诱因,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的?导弹的弹头为何做成圆锥形的?音乐会上,报幕员为何总站在舞台的2/3处?至少登上多少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国古代对数学有过卓越贡献,成就辉煌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如公元前1120年以前的商高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600年;公元前429年至500年,祖冲之求得π在3. 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精确数值的求得比欧洲早1100年;早在公元4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已概括出了“剩余定理”,比高斯的发现早1500年等等。这些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为赶超世界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1、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数学课。幽默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培养了数学的兴趣。

好奇属于学习的强烈动机,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从外部激发,进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困惑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

2、利用悬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悬念激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它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心。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中悬念重重,足以激发好奇心。

例如为了强化限制条件:当x>0时,求函数γ=3x+l/2x2的

最小值,下面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看了教师的板书,许多学生一下呆了,为什么每步运算好象都无错误,而结论却迥然不同?教师不急于由学生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讨论,教室了顿时活跃起来,争议激烈,这就是应用诡辩题中悬念的动机激发作用。

三、以数学本身的内涵巩固学习数学兴趣

1、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时时能看到教学具有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根据定义推导椭圆的方程时,由几何条件列式化简后,得到(α?-c?)χ?+α?γ?=α?(α?-c?).

从给出条件看,这似乎是最后结论,但其结构较复杂,为寻求简单的形式,注意到α>c>0的条件,则α?-c?是一个正常数,于是令b?=α?=c?,则可得到b?χ? +α?γ?= α?b?即为χ?2/α?+γ?/b?=1。

这是大家熟悉的椭圆标准方程,简单而优美,字母开始纯粹是由于追求方程的简单美而人为引进的,但后来发现正好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从内部感到美的东西在外部得到印证,体现了“美”与“真”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益的。

2、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许多数学家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像数学理论产生中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陈景润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华罗庚在科技进步在中的贡献等,都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素材。

四、尝试成功+激励成功+自主成功,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不爱学习。如果上课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看不到“出路”,就逐渐缺少学好的信心。以致情绪越来越低,甚至“破罐破摔”,越学越不爱学。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总会有他们一时的成功,教师只要注意抓住他们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及时肯定,学生的兴趣便能一步一步培养出来。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启发。哪怕是极小的成功,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震动,获得长期不曾得到的体验,只要老师善于抓住这有利的时机,进行表扬和激励,就会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他们进取的第一步,渐渐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

摘  要: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54-01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样,兴趣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起动力作用。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也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学,因而数学成绩就会下降。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目的可以看成是学习的诱因,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的?导弹的弹头为何做成圆锥形的?音乐会上,报幕员为何总站在舞台的2/3处?至少登上多少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国古代对数学有过卓越贡献,成就辉煌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如公元前1120年以前的商高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600年;公元前429年至500年,祖冲之求得π在3. 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精确数值的求得比欧洲早1100年;早在公元4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已概括出了“剩余定理”,比高斯的发现早1500年等等。这些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为赶超世界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1、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数学课。幽默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培养了数学的兴趣。

好奇属于学习的强烈动机,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从外部激发,进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困惑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

2、利用悬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悬念激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它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心。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中悬念重重,足以激发好奇心。

例如为了强化限制条件:当x>0时,求函数γ=3x+l/2x2的

最小值,下面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看了教师的板书,许多学生一下呆了,为什么每步运算好象都无错误,而结论却迥然不同?教师不急于由学生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讨论,教室了顿时活跃起来,争议激烈,这就是应用诡辩题中悬念的动机激发作用。

三、以数学本身的内涵巩固学习数学兴趣

1、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时时能看到教学具有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根据定义推导椭圆的方程时,由几何条件列式化简后,得到(α?-c?)χ?+α?γ?=α?(α?-c?).

从给出条件看,这似乎是最后结论,但其结构较复杂,为寻求简单的形式,注意到α>c>0的条件,则α?-c?是一个正常数,于是令b?=α?=c?,则可得到b?χ? +α?γ?= α?b?即为χ?2/α?+γ?/b?=1。

这是大家熟悉的椭圆标准方程,简单而优美,字母开始纯粹是由于追求方程的简单美而人为引进的,但后来发现正好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从内部感到美的东西在外部得到印证,体现了“美”与“真”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益的。

2、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许多数学家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像数学理论产生中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陈景润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华罗庚在科技进步在中的贡献等,都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素材。

四、尝试成功+激励成功+自主成功,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不爱学习。如果上课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看不到“出路”,就逐渐缺少学好的信心。以致情绪越来越低,甚至“破罐破摔”,越学越不爱学。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总会有他们一时的成功,教师只要注意抓住他们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及时肯定,学生的兴趣便能一步一步培养出来。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启发。哪怕是极小的成功,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震动,获得长期不曾得到的体验,只要老师善于抓住这有利的时机,进行表扬和激励,就会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他们进取的第一步,渐渐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

摘  要: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54-01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样,兴趣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起动力作用。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也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学,因而数学成绩就会下降。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目的可以看成是学习的诱因,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的?导弹的弹头为何做成圆锥形的?音乐会上,报幕员为何总站在舞台的2/3处?至少登上多少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国古代对数学有过卓越贡献,成就辉煌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如公元前1120年以前的商高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600年;公元前429年至500年,祖冲之求得π在3. 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精确数值的求得比欧洲早1100年;早在公元4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已概括出了“剩余定理”,比高斯的发现早1500年等等。这些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为赶超世界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1、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数学课。幽默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培养了数学的兴趣。

好奇属于学习的强烈动机,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从外部激发,进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困惑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

2、利用悬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悬念激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它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心。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中悬念重重,足以激发好奇心。

例如为了强化限制条件:当x>0时,求函数γ=3x+l/2x2的

最小值,下面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看了教师的板书,许多学生一下呆了,为什么每步运算好象都无错误,而结论却迥然不同?教师不急于由学生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讨论,教室了顿时活跃起来,争议激烈,这就是应用诡辩题中悬念的动机激发作用。

三、以数学本身的内涵巩固学习数学兴趣

1、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时时能看到教学具有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根据定义推导椭圆的方程时,由几何条件列式化简后,得到(α?-c?)χ?+α?γ?=α?(α?-c?).

从给出条件看,这似乎是最后结论,但其结构较复杂,为寻求简单的形式,注意到α>c>0的条件,则α?-c?是一个正常数,于是令b?=α?=c?,则可得到b?χ? +α?γ?= α?b?即为χ?2/α?+γ?/b?=1。

这是大家熟悉的椭圆标准方程,简单而优美,字母开始纯粹是由于追求方程的简单美而人为引进的,但后来发现正好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从内部感到美的东西在外部得到印证,体现了“美”与“真”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益的。

2、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许多数学家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像数学理论产生中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陈景润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华罗庚在科技进步在中的贡献等,都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素材。

四、尝试成功+激励成功+自主成功,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不爱学习。如果上课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看不到“出路”,就逐渐缺少学好的信心。以致情绪越来越低,甚至“破罐破摔”,越学越不爱学。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总会有他们一时的成功,教师只要注意抓住他们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及时肯定,学生的兴趣便能一步一步培养出来。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启发。哪怕是极小的成功,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震动,获得长期不曾得到的体验,只要老师善于抓住这有利的时机,进行表扬和激励,就会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他们进取的第一步,渐渐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