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地

2014-12-26 20:46林肇坚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数学教学

林肇坚

摘  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己的独创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创设环境;创造性思维培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20-01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青少年的心智才能得以开发。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现从以下几方面说说在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意相互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这种相互关系和相互活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往。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把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统一起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主要途径有教师用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师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具协调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自己的独创性思维。

独创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序,其特点是回答某一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上课,我出示如下算式,问:这道题对吗?如果做错了怎么改才对呢?

13

×5

6.5

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回答:去掉乘积6.5中的小数点,或者把被乘数13写成1.3。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接着又问还有其他改法吗?经过思考,有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还可以把5改成0.5。即13×0.5= 6.5。我启发他:这样改的目的是可以的,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明13乘以0.5肯定等于6.5吗?学生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回答:因为把0.5看成整数(5)来算,13×5=65,乘数扩大了10倍,就要把乘得的积(65)缩小10倍,也就是6.5,所以13乘以0.5一定等于6.5。

我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回答后说:“看来整数乘以小数同学们已经会算了。你能概括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板书:“一算”(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二看”(看乘数是几位小数);“三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四点”(点上小数点)。学生在一道改错题中学会了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归纳了计算法则。

三、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主要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典型问题或错例进行,先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障碍,再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探索正确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探索过程的变通。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宽(a×b)。接着,在图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回答:一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算面积(课本引入计算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二是两边相乘(a×b)。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没有立刻评判答案的对与错,去讲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展开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我将平行四边形左移至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不一样大)哪个大?大多少?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的部分。这时我进一步指出:既然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这位同学用a × b能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吗?(不能)学生懂得了想法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发现应该用“底×高”,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鼓励独立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呢?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是提高他们思维独立性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独立思索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并且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独出心裁”、“标新立异”,甚至于“异想天开”,要挖掘出学生身上可贵的创造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引导他们反思,通过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地态度和批判精神。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主体激励状态,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去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让数学课堂处处闪现智慧之光,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地。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数学教学
浅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理念下教师的引导职能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