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散文鉴赏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4-12-26 13:02李洪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散文初中语文教学

李洪江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据了半壁江山,散文也是最主要的写作体裁,由此可见散文在语文教学中得的要性。初中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散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探讨了散文鉴赏教学的则重点,以提高散文教学的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89-01

散文是抒情的主要表现形式,充满了的生命激情,用优美的语言让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与灵魂慰藉。散文题材广泛,是一种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并列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最多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散文鉴赏教学的一般方法,考虑如何优化散文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阅读,情感共鸣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在散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教师应该引领线索融人到散文的情境之中,以饱满的热情与强烈的感情,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作品中那些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作彻底的感悟,并以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传导知识的目的,才能促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文章的内涵。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就先用深情的语调给学生介绍这篇著名作品的一些背景知识.再隆重的推出伟大的作家— — 朱自清的生平事迹。这样,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散文风格,以及朱自清的伟大人格。这样,学生把自己完全融人到作品的情境中,并以最真挚的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这样方式渲染,初步感受作品中父子之间的浓浓的深情,起到了“导读”的作用,学生也对这篇课文渐渐的产生了兴趣,从而也体会到了散文的学习与我们的家庭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更加喜欢散文这种文学题材。

又如《风筝》一文,可采用了评注式诵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然后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请学生诵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二、欣赏散文,体验情感

散文总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作者创设了在家庭灾祸后父亲送儿子远行的背景,描述了父亲送子的场面。并细致入微的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形。以及对“我”的几次流泪的刻画。对于这些描述,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唤起我们内心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生活中的经验,去深切体会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内心牵挂与情感的不忍.以及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这样,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具有了审美意境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通读文章。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学生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被文章所感染。

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以及小雪点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巧妙地对雪山的温静、秀气作了赞叹,随后对小雪点染下的山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记得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交流读后感受时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写得像一位在春风中追逐梦想的美丽少女一样。”此言一出,课堂沸腾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又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表面上好像是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是作者怀着一种爱国情感赞美像白杨树一样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领悟语言.驾驭语言

优秀的散文语言总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通过品读词句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丰富内涵。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散文的语言富于口语化。因此读起来亲切感人。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等句子,读起来很有生活的气息。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些句子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其结构美、比喻美。

再如一些散文文言的词句也非常耐人寻味:《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句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句式工整,美轮美奂。

四、寻找线索,把握结构

由于散文贵在散,题材广泛,表现方式灵活多变,这就为散文的结构带来了无穷的奥妙。古往今来的散文作家为了做到形散神不散,在安排结构上,往往运用一条线索把形散的题材串连起来。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文章开篇用“她勤劳的一生”表明全文叙事的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看似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的事例,诸如煮饭、养蚕、喂猪跳水、纺纱等日常事务,正是有了这条线索,才把这些小事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说明母亲的伟大。在分析散文的结构时,正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沉浸于散文独特的魅力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学生在成长阶段存在的个性与特点,成功找到散文教学的契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优美的散文语言,感悟散文中洋溢着的真挚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散文的乐趣与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