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随文识字

2014-12-26 13:04李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部首随文泉水

李新

摘  要:“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最后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关键词:低年级;随文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9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级是孩子识字的高峰,应高度重视识字教学。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随文识字——把课文作为载体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孩子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义。也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这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最后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随文正音——把字词放在文中读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基础,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学生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和变调等。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读准单个字音,再读准词语,最后把词语放进课文读。例如:23 课《三个儿子》里面的沉甸甸(diān diān)要读成一声,30 课《爱迪生救妈妈》里的一溜(liù)烟,学生习惯读成一溜(liū)烟,再如4 课《小鹿的玫瑰花》里的“玫瑰”要读成轻声(méi gui)。 每节课都要重点强调一两个容易读错的音。

三、随文记形——从学生兴趣入手

随文识字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追溯字源,牢固记忆字形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运用简短的故事来阐明字理,追溯字源,科学地分析汉字理据,可以使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记忆深刻。比如“宀”“冖”“穴”这三个部首,形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追溯字源,“宀”,音mián,像房屋形,构字就与房屋有关,如“安,牢,家。”古人认为家中有猪便是富裕了,所以家是“宀”,下面是“豕”就是指猪;“冖”,音mì,像一块布巾向下披覆盖东西的样子,是“帽”的初文,所以大多表示蒙盖的意思,如“冤、冠”;“穴”,像古人居住的山洞,上面的“宀”是房屋形状,两个“口”形是洞顶的岩石块,后来演变成“八”形,“穴”在构字中表示窑洞,窟窿等意思,如“突,窍,空”。学生分清三部首的形义关系,再结合教材对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字作进一步的分析:“灾”是房子着火;“冤”像兔子被布蒙盖着而蜷曲难伸,表示委屈、冤屈;“穷”是力在洞穴中,有劲使不出,表示窘迫。又如:“王”,作为偏旁,读作“王字旁”。学生只知其音而不知其义,其实作为偏旁时,“王”是表示“玉”的意思,玉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所以得到古时帝王的喜爱,因此,“珍、珠、琳、环、琼”等都以“王”为偏旁。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辨析,学生识字就事半功倍了。

2、部首字归类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讲到:把有共同形符的字归为一部,以该形符字为首字,用来统率这一部的字,这个形符字就是“部首”。部首表示该部字的义类,部内字的意义都与部首有关。部首归类法是中国汉字的鲜明特色和伟大创造,也是指导汉子们高效识字的法宝。

如:《两只小狮子》里的狮字,通过一个“犭”,就可以带出这样的一类字。让学生知道只要是带“犭”,都和动物有关。比如:猪、狗、猫、狐、狸等。四点底本来是“火”字,所以一般带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系,比如:煮、蒸、点、烈。带有“氵”的字都和水有关,比如:涸、河、江、波、涛。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部首归类教学法,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或者自主阅读时,就能根据偏旁来猜字义。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很好的理解字的意义,并能使学生进行联想,加深对字义的理解。比如:《日月潭》中的群山环绕,为了让学生理解“环”的意思,教师拿出手镯、呼啦圈等环形的东西,让学生直观看到环形物体的样子,再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环形物体,举例说出奥运五环,环形路、环岛等加深理解。

4、把生字编成儿歌或小诗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生字编成一首儿歌或小诗,既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点字为生字)。

比如:《泉水》一文, 笔者将书中的生字编成了一首小诗:泉水丁冬丁冬,从石缝里冲出来,一股股,一股股……跳过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请你带上我的一颗心,绕过高山一起到海洋。泉水呀泉水,你可记得姑娘们提着瓦罐感受着你的香甜,画眉鸟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果树因为你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哦, 泉水啊,丁冬,丁冬,静静地唱着歌儿弹着琴,流向远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部首随文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弄清偏旁与部首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同部首的字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