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4-12-26 05:50邓颖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邓颖忠

摘  要: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效果集于一身的综合应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兼宜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为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22-01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使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图画、声音等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感受,能够给学生强烈的震憾,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快乐学习

多媒体课件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成功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战争进程,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往往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多媒体处理教材,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节,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上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更为融洽。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多媒体教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议、练、辩等学习方法得到整合或提升。在这样的一个包括课件、地图、音像、文字资料、计算机处理等在内的立体网络里,学习方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互容互补。在这里,学生可以回答问卷、制作图表、参观访问、搜集信息、审视资料、比较判断、论证课题。在这里,学生可以打破位置空间的限制,自由的选择学习伙伴,或商讨、或辩论、或竞争、或协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日本无条件投降》一课时,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幅幅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某些片段,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优势不言而喻。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不仅要有熟练的应用技术,还要在一定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支撑下,正确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关系。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