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2015-01-05 05:57李秋利邹亮畴张少生关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州市发生率因素

李秋利,邹亮畴,张少生,关尚

(1.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广东广州 510182;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伤害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运动伤害作为伤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起青少年伤害的重要类型,当青少年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时,往往会由于个体因素或运动不当,导致一些伤害的发生,这不仅没有达到改善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相反会损害健康。美国每年大约有290万青少年因运动伤害而接受治疗[1],加拿大每年超过1/3的青少年因运动伤害而寻求治疗[2]。这些数字显示出运动伤害已成威胁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预防青少年运动伤害是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广州地区青少年运动伤害的文献还比较少,为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区、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不同区城乡高中、初中、小学学生各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诸多特征指标值及分布与广州市中小学总体水平及分布相吻合,故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信度和效度分析后修订并完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和标准,在各班内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及填写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调查表,对学生在填写问卷时遇到的疑问由调查员进行解答并当场回收调查表。问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近一年来的基本情况、运动伤害发生时的情况、伤害发生后处理情况与体育安全相关情况等。合计发放调查表3000份,收回2869份,应答率为95.6%,其中有效调查表2853份,有效率为99.4%。

1.2.2 运动伤害判断标准

在校内外活动中(包括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视为运动伤害:①医疗机构诊断,诊断为某一种损伤;②因损伤请假(休学、休息)半天以上;③由家人、教师或其他人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或看护[3]。

1.2.3 数理统计法

以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和Excel 2007对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处理,包括统计描述,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运动伤害发生率

在调查前一年时间内,676名调查对象发生过运动伤害,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3.69%,其中受1次伤占51.18%,2次伤占25.74%;≥3次伤占23.0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1.54%,27.06%和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5.3%,女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率

2.2 运动伤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和项目分布

结果显示,一日时间分布构成中,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下午、上午、晚上和清晨,分别为47.19%,25.44%,15.09%和12.28%。伤害发生的场合多为无组织的课外活动59.32%,其次为业余运动竞赛26.48%、体育课9.91%和早锻炼4.29%。按运动项目分布,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排在前3位的项目分别为篮球31.07%、足球21.01%和田径16.27%。

2.3 受伤时损伤部位

调查发现,青少年运动损伤最容易发生在5处身体部位,其中踝关节188例,占27.81%,居第1位。其余依次为大腿部119例(17.60%)、膝关节 105例(15.53%)、腰部 86例(12.72%)、腕关节73例(10.80%)。

2.4 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伤害发生后累计缺课1635节,平均2.41节/人;累计活动受限4934.5天;平均7.30天/人,累计医疗费费用105456元,平均156元/人。

2.5 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

运动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疲劳状态下运动(表2)。

表2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原因

2.6 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运动伤害的发生与否为因变量,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性别、个人身体素质、学生上课的纪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课前体育老师是否检查场地器材、学校有无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及应急措施、学校或教师进行体育安全教育的情况等7个因素是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表3)。

3 讨论

青少年运动伤害主要是指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伤害,包括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青少年正处发育阶段,其动作的协调性、技巧与觉察能力可能尚未成熟,故各种运动的活动与训练如未掌握学生发育特征及生理特质,常造成伤害,这些伤害轻则经过适当休息、治疗可以痊愈,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身心伤害,预防运动伤害是促进青少年健康优先考虑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次调查发现,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率高达23.69%,平均活动受限 7.30 天/人,与深圳[4],上海[5]等地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且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龄。本研究中发现初中生运动安全事故发生最多,高中其次,小学最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身心发育特点和青春期密不可分[6]。(2)性别。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运动伤害,原因可能为是男性学生接触体育运动的机会较女性多,男生比女生更喜欢进行风险性更高的活动,且运动水平高于女生,行为更冲动[7]。(3)运动发生时间与空间。由于不同时间段学生偏好的运动项目不同,早上、下午和晚上运动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时间段学生偏好的运动项目不同有关。青少年运动伤害大多发生在在课外活动和业余运动竞赛时间,因为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一般是自发的,缺少具体的组织,无计划安排,缺乏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科学的运动量,运动中不考虑运动量和技术动作,因此课外锻炼中极易发生体育安全事故。而体育课因为有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相对较少。(4)运动项目。青少年在运动项目上,表现为篮球、足球、田径等运动项目伤害发生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球类、跑步等是学生比较偏爱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多,受伤害也就会较多;另外篮球、足球等项目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场面较混乱,不规则动作多,造成运动伤害的可能性也大。(5)易发部位。统计分析发现,踝关节、大腿部、膝关节、腰部、腕关节占所有损伤的84.46% ,这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关节及韧带没有充分拉开所致,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剧烈的活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另外加强这些部位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伤害。(6)青少年个人行为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动作不正确或不规范,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合理安排好运动的时间,运动量过大或过度疲劳等个人行为特征是引起伤害的重要因素。(7)学校及相关环境因素。体育课前体育老师是否检查场地器材、学校有无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及应急措施、学校运动健康教育的情况等与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表3 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个人身体素质、学生上课的纪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课前体育老师是否检查场地器材、学校有无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及应急措施、学校或教师进行体育安全教育的情况等7个因素是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说明青少年个人行为特征、心理素质和家庭因素、学校及相关环境因素是运动伤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我们从青少年运动伤害预防角度看,教育部、卫生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从加强运动安全认知的观念,完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制度,重视运动安全态度的培养,加强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责,加强青少年运动的医务监督等多方面入手来减少和控制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

4 结论

4.1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4.2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受到年龄、性别、运动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运动项目、青少年个人行为特征和学校及相关环境因素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

4.3 加强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和干预非常重要,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从多方面入手来控制青少年运动伤害的发生。

[1]ABERNETHY L,BLEAKLEY C.Strategies to prevent injury in adolescent sports a systematic review[J].Br J Sports,2007,41(10):627-638

[2]EMERY CA,MEEUWISSE WH,McALLISTER J R.Survey of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sports i njury in Calgary and area high school[J].Clin JSport M ed,2006,16(10):20 -26

[3]尹明敏,王书梅,庄洁,等.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601-603

[4]凌清琼,王峰娟,周丽,等.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40-1042

[5]廖鹏钦,高霞,程薇,等.上海市金山区中学生运动伤害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824-825

[6]SPI NKSAB ,McCLURE RJ.Quantifying the risk of sports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activity-specif ic rates for children under 16 years of age[J].Br J Sprots Med,2007,41(9):548-557

[7]PEDEN M,OYEGBITE K,OZANNE-SMITH,et al.World report on childinjury preven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UNICEF,2008

猜你喜欢
广州市发生率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麓湖春天观景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