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油乳剂联合白介素-Ⅱ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临床研究

2015-01-10 06:31王学中
江苏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鸦胆子白介素乳剂

王学中 吴 青

(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鸦胆子油乳剂联合白介素-Ⅱ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临床研究

王学中 吴 青

(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联合白介素-Ⅱ经胸腔内置管注入胸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白介素-Ⅱ单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及白介素-Ⅱ、鸦胆子油乳剂联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每组30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完胸腔积液后,2组分别予胸腔内注入白介素-Ⅱ及白介素-Ⅱ、鸦胆子油乳剂,每3~5d用药1次,共3次。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效(NR)11例,总有效率63.3%,偶见低热、轻微胸膜刺激疼痛;治疗组CR 9例,PR 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偶见低热、轻微胸膜刺激疼痛,可自行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介素-Ⅱ联合鸦胆子油乳剂经胸腔内置管注入胸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 鸦胆子油乳剂 白介素-Ⅱ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为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常引起胸闷、呼吸困难,如不能有效控制,短期内会危及生命。迅速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抽液后,将各种化疗药、中药制剂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注入胸腔,多为单药局部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将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完胸腔积液后予白介素-Ⅱ、鸦胆子油乳剂二药联合胸腔内注入,并与30例单独注入白介素-Ⅱ的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5.25±4.13)岁;病程6个月~7年;肺癌15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1例,鳞癌4例),乳腺癌5例,胃癌4例,肠癌3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2例;胸腔大量积液22例,中等量8例,均为单侧胸腔积液。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44.36±4.25)岁;病程8个月~6年;肺癌16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1例,鳞癌3例),乳腺癌4例,胃癌3例,肠癌4例,卵巢癌2例,宫颈癌1例;胸腔大量积液23例,中等量7例,均为单侧胸腔积液。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明确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B超、全胸片证实存在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并经胸水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胸水量根据胸片判定,采用前肋计算法,积液在第2前肋下缘水平以上者为大量,第5前肋下缘水平以下为少量,两者之间为中量[1]。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带侧孔)作为胸腔引流管,以B超确定的胸腔积液最多处为穿刺点,行胸腔闭式引流,第1天引流800mL左右,第2天始缓慢持续引流,嘱患者适当变换体位,以助充分引流,若患者引流过程中出现头昏、心慌等不适,立即暂停引流,待症状缓解后继续缓慢引流,必要时予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待胸腔积液基本排尽,将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溶于生理盐水10mL中注入胸腔,之后对照组予白介素-Ⅱ20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治疗组先后将鸦胆子油乳剂50mL、白介素-Ⅱ200万单位分别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完毕后嘱患者变换体位2h,每20min 1次,以利于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在胸腔内分布均匀。据病情变化每3~5d用药1次,每次均尽量引流完胸水后注药,共3次。治疗结束4周后行B超、胸片探查治疗侧胸腔积液,以观察胸腔积液变化情况,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胸水量;(2)胸闷、气喘等症状改善情况;(3)胸水减少持续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按WHO关于癌性胸水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胸水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胸水量减少一半并维持1个月以上,症状减轻;无效(NR):用药后症状暂时缓解,但很快又加重,胸水不减少或增多。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5 不良反应 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标准评定[2],分为0~Ⅳ度,主要为发热、胸膜刺激疼痛,未见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中,胸膜刺激疼痛1例,发热2例,体温最高37.8℃;对照组30例中,胸膜刺激疼痛1例,发热1例,体温最高37.7℃。不良反应均轻微,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全部好转。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且胸水生长迅速,持续存在。如大量积液压迫可引起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积极消除胸腔积液可以提高生存质量,部分患者再接受化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能长期生存。目前认为胸腔内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3],因为局部用药药物浓度高,停留时间久,在胸腔内直接杀伤或抑制胸膜浸润肿瘤细胞,并产生化学性炎症使胸膜粘连闭合,达到控制积液的目的。

鸦胆子油为从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得到的脂肪油,由于其与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亲和力,具有低毒、高效和抗癌谱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广泛用于抗癌治疗[4],尤其在控制胸腔积液方面有较强的疗效。胸腔排尽积液,注入大量鸦胆子油乳剂,使抗癌有效成分直接接触胸膜癌组织,直接进入癌细胞内,破坏细胞膜系统和线粒体,并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抑制DAN合成,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并可使胸膜产生化学性炎症,刺激胸膜粘连,使积液产生减少或停止,症状得到改善。临床报道单用鸦胆子油乳剂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达80%左右[5]。鸦胆子油乳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靶向性,但对正常细胞无损害。该药除直接杀伤癌细胞外,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6]。用药后药物浓度可集中,与癌细胞具有特异性紧密的亲和力,尤其适用于年老、体质差、伴有贫血的晚期肿瘤患者。

白介素-Ⅱ是一种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而复杂的作用。药理研究证实,它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并可以限制T细胞反应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白介素-Ⅱ能减少肿瘤血管的通透性及对抗肿瘤血管形成,并使胸膜粘连以减少渗出和蛋白丢失,从而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的作用。临床报道单用白介素-Ⅱ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达60%左右[7],且副反应亦较轻微。

本研究首次采用鸦胆子油乳剂联合白介素-Ⅱ胸腔内灌注控制恶性胸腔积液,观察结果显示,2药联用较单用白介素-Ⅱ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副反应未见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宋恕平.恶性胸腔积液.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5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

[3] 廖美琳.肺癌现代治疗.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62

[4] 林宏英,吴建梅.鸦胆子油的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4):65

[5] 李道明.鸦胆子经胸腔置管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46

[6] 宋小平,陈志强,田进涛,等.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8例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03

[7] 杨秀斐.3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01,12(6):332

编辑:吴 宁

R734.3

A

1672-397X(2015)08-0045-02

王学中(1970—),男,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13913780790@163.com

2015-04-21

猜你喜欢
鸦胆子白介素乳剂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张渠集中处理站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的效果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