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

2015-01-15 15:12陈小伟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关键词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23-0063-02

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即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通过分层走班,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班里,接受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平台。

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将学生分为A、C两层:A层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C层学生有一定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在“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下,教学班的学情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教也随之改变。

一、分层走班的教学设计思路

上每一节课之前,教研组针对“分层”后教学班学情,就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训练等展开集体研讨,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在高一阶段,A、C教学班主要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为基础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有一致的地方。针对A、C教学班的学情差异,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层次上又有具体的差别。具体如下:

二、分层走班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神权下的自我》(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以下说明皆以此课为例)为例,就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分层进行教学设计说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班的学情,在教学材料上,A层教学班以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为情境,这主要是因为,《十日谈》是故事集,在每个故事里,作者充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那些人集聚在一起讲故事的原因,并描写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最重要的是明显具有当时的文学作品里并不多见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C层教学班以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为情境。《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以及她所带给后人的思考,其有趣话题和深远影响仍被热议着,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视觉符号意义的杰作。其本身极具争议,这幅作品体现的人文精神,人们也有各种解读,通过欣赏、比较和分析,可以促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希望借助《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达·芬奇笔下人文主义的含义。

A层教学班教学片段:

呈现和讲述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小故事

腓力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带着他的儿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上修行,儿子十八岁时,一直未下山的他跟着父亲来到热闹的佛罗伦萨……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

“可是它们叫什么名堂呢?”那儿子追问道。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

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他全都不曾留意……却说:“我还没看见过这么美丽、这么逗人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时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还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你疼我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头回去吧……”

问题:(1)父亲将女人说成是“绿鹅”“祸水”是受了什么观念的束缚呢?

(2)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这说明什么问题?

(3)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和讲述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通过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问题一试图体现时人的思想原貌,学生可以借助故事中父亲“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等情节,初步感受到中世纪禁欲思想对人性的束缚;问题二说明故事中的儿子虽不理解“绿鹅”到底为何物,但仍向往,对人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问题三试图让学生推断薄伽丘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感情,即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讴歌了人性,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欲。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初步的感受到教会对人性的压抑和人性对自然的追求,帮助学生理解薄伽丘笔下人文主义的含义。

C层教学班教学片段:

呈现《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

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在绘画题材上有什么不同?绘画人物表情上有什么不同?

(2)两幅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思考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C层教学班创设具体情境,教师通过呈现《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两幅作品,制造对比冲突,并提出两个相对较浅的问题,因难度不大,故能迅速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聚焦到对两幅作品的观察和比较中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两幅作品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图是以宗教人物为题材,感情基本没有外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轻微而又真挚的感情从人的微笑中流露出来,在光线和背景的衬托下,人物的形影完全融为一体,产生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人物自信、平和、充实、幸福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对人的感情的关注超过以往。在分析问题中,也能体现学生提取信息比较分析的学科能力,正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度,即对情感、神态、意境的关注,注重人性和人的生命力,成为文艺复兴作品的一个共性。之后,教师继续追问,两幅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西方人文精神,理解文艺复兴对西方文化的而集成和发展。

三、分层走班的课堂训练

实施“分层走班”后,我们也改变了以往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道题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层级的训练试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个性化的选择完成训练。

如《神权下的自我》一课,A层教学班课堂训练试题如下: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下列各项,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是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设计意图:A层教学班应该能掌握大部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有历史学科的一些基本能力。再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是为初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作准备。通过这一道试题,帮助A层教学班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而C层教学班课堂训练试题如下: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下列各项,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学者言论的是

A.“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B.“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D.“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设计意图:C层教学班学生应系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历史学科基本能力,不仅要熟知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还要准确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所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比较、区别和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是C层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分层走班”教学是立足于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为此势必要求优化教师的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践仍然在探索中,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谨以此文作为引玉之石。

【作者简介】陈小伟,男,金华二中历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王雅贞】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