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中学将必修课分层分类,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

2015-01-16 01:20/
新校长 2015年9期
关键词:魔咒科目分层

文 / 徐 倩

在大同中学,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每个学生都可以“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课表。之所以能让全年级300多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需要来上课,是因为大同中学实施了分层分类的“选科走班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程,“选科走班制”首先是建立在学科选修课程基础上的。大同中学提供的学科选修课程主要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这六门课程中的每一门都分为科目I、科目II两个系列,科目I面向合格性考试,科目II则更倾向于等级性考试。正是源于学校提供了层次分明的选修课,学生才能在其中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如果仅仅是选修课走班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那么将必修课分层分类,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允许学生自由选层、选类更为重要。大同中学在语文和英语等主学科上也设置了选修模块。以语文为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但不必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一样的语文。在大同中学,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下学期里,除了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语文基础型课程需要按班级授课之外,实现“走班”的语文拓展型课程被分为8大选修模块:基础阅读、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诗歌阅读、时文阅读、写作指导、名著导读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学段中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每个学生限定选修4个模块、自主选修2个模块,其中“基础阅读”建议为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选择学习,不参加高考的同学可不选修。对于“走班制”来说,学生可以在多层次的,并且适合自己发展需要、兴趣爱好、接受水平、步调节奏的课程中进行选择,走班才算是真正地“走起来”。

“走班制”的探索,并不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选择能力才让他们去选择,而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因此,在学生选课的过程中,学校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小胡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甚至到了敏锐的程度。在历史教师王重尧看来,小胡问的问题很独特,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经过了思考的,这种思考是建立在自己有一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有兴趣、二有基础、三符合将来想学的专业,我们一般以这三点为标准,给学生选科意见。”在王重尧的建议下,小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科目II。

大同中学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更注重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引导。随着各地高校招生政策的公布,物理学科受到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有些学生甚至物理成绩不好,也愿意选物理的科目II。小朱同学就是这么想的,尽管不擅长物理,她也要尝试一下。好在学校的“走班制”提供了这样的条件,那就是学生在学科选修课程中,可以在科目II的层次中选择3门、4门,甚至5门、6门课程,只要自己“学有余力”。经过一个学程,也就是半个学期的物理科目II学习,小朱发现自己尽管成绩不是很差,但是在物理学科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太大,以至于影响到了其他学科学习。“学校并不提倡‘一选定终身’,学生可以在每个学程结束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节所在科目。”物理教师陈琪琪帮助她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小朱果断地向学校提出申请,由科目II调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科目I。

既教授科目I又教授科目II的王重尧老师说,由“走班制”带来的分层教学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大“考验”。“刚开始时,我想着既然是分层,于是就在科目I的班上讲一些基本知识,在科目II的班上不仅讲得深而且讲得多。”令王重尧意外的是,没过多久,科目I班上的学生就给他“提意见”了,他们表示也想多听一些分析性、论证性的历史知识。反思后,王重尧改变了以往直接在“内容上”分层的方法,而侧重于在“分析方法”上分层。“如今,我教授的科目I和科目II之间,在内容上的差异度只有15%。只是针对选择科目II的学生,会更偏向于理论依据的阐释,会更鼓励学生深入地研究下去。”

与历史学科不同,物理学科的科目I和科目II在内容上就有所区分,难度也不一样,当然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但是对于教授科目II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的量和度都加大了,课时却和科目I一样,教学上难免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此,物理特级教师宋淑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带着一份使命感,以及自己对信息科技的热爱,短短一年时间,宋淑光将高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都制作成一个个几分钟的小视频,放在他创建的“晨光课堂”网页上,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一节节微课,既缓解了课时限制,也为其他教师带来了启发,更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猜你喜欢
魔咒科目分层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有趣的分层现象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解除魔咒
雨林的分层
高考“新科目”
有趣的分层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原野奇谈(五)剪羊毛的魔咒
大公司,请破解创新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