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015-01-20 02:23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邓良红
财政监督 2015年2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评估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邓良红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邓良红

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灵魂和生命线,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本文从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入手,首先描述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其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最后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出了展望。

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灵魂和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最能够综合反映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档次。为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业作用,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提升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益,广大企业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规定程序和流程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在规范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创新中寻求不断突破。审计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过程的始终。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与程序负主要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机构质量负责;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督导、分级复核、质量评估等方式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需要。内部审计主要履行评价与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服务于股东和企业内部高级管理层。股东期望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了解投入的资金是否高效、科学运作,保障股东权益,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高级管理层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公司经营战略是否贯彻执行,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企业存在哪些管理问题和风险,期望通过审计工作不断促进经营战略贯彻执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只有较高的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才能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内部审计部门才能理直气壮地说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如果内部审计质量低下,内部审计工作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随着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业务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宽,为此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才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反过来,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又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3.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发表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及利益相关方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组织或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风险。审计风险的本质表现为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审计风险贯穿于内部审计活动的始终。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对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管理,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制订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和程序,审计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达到及早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如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将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内部审计事业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业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按照审计实施过程划分,审计质量控制可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审计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未能及时发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前调查工作时间安排不当、存在走过场现象,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实施过程中,未能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关键审计程序未执行,重要审计内容未予以关注,未能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造成重大审计风险,进而造成审计机构和人员工作十分被动,审计的权威性受到严重质疑。

2.审计工作底稿不充分、不可靠。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只听被审计单位人员讲情况,未能查看相关资料对审计情况进行核实;认为现场审计时间紧,不愿意晚上加班登录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查看财务账和会计凭证;未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独立性不强,不能坚持原则,随意性较大,造成收集的审计证据事实不清、不充分、不可靠,审计工作底稿支撑性材料缺失,记录不真实,不完整,审计结论违背事实;审计组安排的复核人员未能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未对审计证据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造成审计工作底稿审核工作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质量控制作用。

3.审计报告质量差,达不到预期要求。审计组提交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审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主要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审核审计报告反映的重大问题和风险,未能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抽查,导致审计部门认为重大而审计报告中未披露的事实和风险被人为忽略。此外,部分企业的审计报告复核人员,经济法律法规不熟悉,或因专业能力水平的限制,对相关业务无从审核,导致有问题查不出来,查出来的问题无有分量的意见或建议,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审计报告结论不正确,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导致审计失败。

4.后续审计整改跟踪不到位,老问题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后续审计工作跟踪不力,审计整改意见得不到落实,审计成果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造成老问题年年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的原因分析。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产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因如下:

1.人员配备不合理,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财务专业出身,其他专业人员配备较少,复合型人才少,无法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个别内部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主动发现问题和风险;个别审计人员未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被审计单位发生经济利益往来,遇到问题避重就轻,对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影响其独立性、客观性。

2.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受人员专业限制,目前的审计模式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分析性复核法、统计抽样法、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风险评估基本上很少被采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欠缺。

3.内审质量标准要求不够明确,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够全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复核制度、内审责任追究制度等是有效的内审质量控制手段。但从目前的内审机构工作现状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重视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针对性不强。二是内部复核制度未能有效落实。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审计组组长对审计情况掌控不到位,未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审计质量控制,重大质量问题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报告复核时,复核人员疏忽重大问题和风险,导致审计结论不恰当甚至违背事实。三是尚未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职责不明确,导致不规范审计行为时有发生,出现审计过失或过错时,无法区分责任,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本文认为,要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部门应梳理和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方法,建立以复核、考核与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设置质量控制标准考评指标、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评分等级、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记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运行情况、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划分各层次审计人员的责任,强化内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约束内部审计行为,奖优罚劣,并与内部审计人员晋升职务和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开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做好审计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应按季度编制管理建议书,丰富审计案例库,在提供给公司领导决策参考的同时,作为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参考资料,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类似问题进行鉴别,采取类似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此外,年度结束后,审计部门应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总结经验,抽调系统骨干审计人员编写审计工作手册,对各类业务的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关键控制环节、工作标准、问题解决途径等进行说明,帮助审计人员以规范化的程序去发现、分析问题,提高内部工作整体水平。

(三)加强学习,领会准则的精髓,规范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

此外,审计人员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掌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四)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公司要求审计人员转变工作理念,把审计职能从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从合规性向合理性延伸,把工作重点放在被审计单位的重大事项、防范风险及建立健全制度方面,审计工作要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做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专业人员,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检查企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执行情况。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订、发布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按年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主要由企业内部职能机构人员共同参与,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考核被评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意味着,内部审计机构将接受企业内部部门和外部机构的检查、评估,客观上促进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六)做好审计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是要对内部审计活动实施全过程控制。本文从内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整改阶段来探讨审计质量控制。

1.准备阶段

⑴成立强有力的审计组。审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业务知识涉及面广的特点。开展内部审计必然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仅仅依赖内部审计力量开展项目过程审计不够现实,必须组织公司财务、审计、法律、工程、预算、经营、物资、人力资源等部门人员全程参与,甚至可以聘请外部专家,根据审计人员构成和业务素质、能力合理分工。如无特殊情况,审计实施期间不得进行人员工作调整与更换,保障审计工作的连续性。

审计组主要审计人员必须是行业的优秀分子。审计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具有5年以上审计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主审由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要避免不恰当的或在无意中承担了不应涉及的现场管理责任,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

⑵将审计工作重心前移。现场审计工作开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前期调查相关工作,根据审计资料清单收集资料,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特别是重大、特殊经济事项资料)扫描件和纸质版,在审计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应明确审计目标、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组成及分工等,以便将人员和工作重点集中于高风险区域,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方案有利于审计部门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确保审计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达到审计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方案经部门讨论通过后,审计组开展现场审计工作。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我们建议在现场审计开展前,把审计报告初稿写出来,现场审计过程中只是核实数据和相关问题,现场审计结束时审计报告的数据和问题应基本敲定。后期征求意见阶段就不应再修改审计数据。

2.实施阶段

⑴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得歪曲事实、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外出审计代表部门,时刻注意维护部门形象、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若受到影响,应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情况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⑵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时,更要保持职业谨慎。

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而进行,即使审计人员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要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做好审计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工作,为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提供充分支持。

对于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事项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不懂装懂;对于重要环节及关键流程一定要搞懂、搞明白,审计人员要对数据有敏感性,认真对比相关联数据,查找问题,以证据说话,以理服人,不主观臆断,内部审计的关键不在于发现了多少问题和风险,关键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⑶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审计资料过程中,遇到的资料和文件、数据包罗万象,如想在短期内看完并不现实。做审计工作要避免凭经验办事,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时候经验并不保险,有些经验可能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最新知识和技能,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拿不准的要跟组内、部门内部进行沟通,共享信息,搞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

当遇到其他专业问题时,先不要轻易下结论,及时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找专业权威人士(一定要找专业权威人士,可以是财务、税务、经营、物资、人力资源、法律等专业,也可以是公司外部专家,只要能想到的,但一定要权威)咨询,有利于审计人员短期内掌握工作要领,获取充分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避免个人长时间摸索。

⑷做好现场审计工作,加强现场督导。内部审计要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转型,从合规性向合理性转变,开展审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通过审计工作,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进部门、单位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现场审计工作开始以后,内部审计部门应安排专门的督导人员对审计组的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重点地选择重要业务环节和关键流程,对审计组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重点复核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此外,督导人员应确认和评估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⑸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沟通贯穿于项目审计的整个过程,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发现审计问题、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有效地沟通、交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还要会提问。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获取审计问题与风险的线索。对于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审计人员有责任进行核实和复查,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项目质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配合,确保审计意见与建议得到贯彻执行。

3.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被审计事项的事实;为减少审计风险,在资料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少表扬,不要对问题进行定性;审计报告应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完整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归纳清晰;审计报告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对于重要事项应当重点说明;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以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审计报告阶段,为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部门应由审计小组、部门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的全过程,不留死角。复核人员应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流于形式。作为审计报告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关口,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应认真审核审计报告,把握审计方向,及时对审计人员进行工作指导,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及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确保审计报告质量。

为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主动征求他们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4.后续整改阶段。审计报告经公司领导批示下发后,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风险以及管理建议,及时起草审计整改意见书,以公司文件形式发布,提高审计整改通知层次,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促进被审计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同时指定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和跟踪检查,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

四、展望

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除依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通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来促进。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建立企业内部质量评估制度、培养合格的质量评估人员、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评估程序、评估方法与工具等,以保证评估过程的客观性、质量评估结果运用的实效性。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广大企业及其所在单位职能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白冬明.2014.构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经济师,1。

2.翟朝霞.2014.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1。

3.丁敏.2014.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析[J].企业研究,8。

4.马英杰.2014.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business,1。

5.马新彬.2014.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涵、演进、框架及我国央行的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6。

6.王娟.201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1。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50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与案例[J].企业管理出版社,1。

8.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9.赵赞华.201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J].财会通讯,2。

(本栏目责任编辑:郑洁)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评估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评估依据